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上海证券报》:“不做假账”从源头抓起
    日期:2002-10-25
     

    《上海证券报》10月14日第2版

     

    “不做假账”从源头抓起

    -长沙特派办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手举办湖南省上市公司财务总监高级培训班

     

    本报讯(记者赵碧君通讯员郑武生)“不做假账”从源头抓起。10月12日至14日,中国证监会长沙特派办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上海第二次联手,举办湖南省上市公司财务总监高级培训班,长沙特派办处级以上干部及辖区内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财务总管、董事会秘书共120多人参加了强化培训。

    长沙特派办主任杨晓嘉在培训班上指出,财务工作人员是市场经济只许的重要维护者,遏制造假行为关键是要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职业会计队伍。美国公司大做假帐欺骗投资者的恶性案件频频曝光以及银广夏、黎明股份、麦克特等一批上市公司造假丑闻的败露,令会计行业的公信力降到了冰点,尤其是在“职业操守”和“取信于民”方面,会计行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杨晓嘉认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不做假账,是每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但从我国证券市场的欺诈案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连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都不要,钻改革的空子,钻制度的空子,蓄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欺诈投资者,扰乱秩序。究其原因:一是法治意识、规范意识非常淡薄;二是会计内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制约,给造假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三是巨大的利益趋动;四是违规成本太低,使造假者忘乎所以。要从源头上阻止造假行为的发生,一要靠加强法治,二就是要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职业会计队伍。但由于受历史背景、人员素质和治理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要真正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职业会计队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治理。

    据悉,长沙特派办作为一线证券监管机构,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为努力提高辖区内的监管质量,围绕投资者教育和培育良好的诚信环境,已经和正在做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如已经建立上市公司和证券机构的诚信累计积分档案,并把揭示风险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当前工作的首位,取得了一定成效。

    此次培训班为期4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勤业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会计系苏锡嘉教授、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钱世政博士等专家学者就上市公司运作框架与信息披露、财务报表的经济后果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等内容向学员们作了精彩的演讲和讲解。培训期间还将对学员们进行考试,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将为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合格证书。

     

     

    又讯 10月12日,中国证监会长沙特派办培训与考试中心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上海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加强协调与配合,全面提高湖南省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证券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