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会计视野网)2005年11月4日上午,为期两天的“2005年度CFO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六百人报告厅隆重开幕。
中国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做了题目为《中国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改革》的演讲。他主要围绕着会计准则的建设和会计队伍的情况,结合财政部会计司的工作向大家做了简要介绍。
关于会计准则的建设,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我们尽快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要涵盖我国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适应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要求, 力争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而且能够独立的一个体系。
到目前为止建立会计准则体系的工作进展顺利。首先是已经发布了20多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 并对已经发布实施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的修订。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架、项目的构成和主要内容目前基本已经确定。准则体系是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新准则体系的建设得到了理论界、实务界各方面专家的关注。
十月初,我们又一次专门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我们就发布的20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和原来现行准则准备修订的内容,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准则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由于中国目前法律和经济环境的问题,导致我们的准则不能完全的照搬国际准则的办法,我们也坚持准则制定应当适合中国国情。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企业合并的问题;其二: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其三:关于资产减值;其四:政府的补贴、补助。
他还提到了会计人才建设问题。他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队伍、会计人才的素质、高层次、应用性会计人才的问题确实也是当务之急。我国有一千多万的会计队伍,17万注册会计师(执业10万,非执业7万,),数量在全球是最多的。但高层次、应用性、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的缺乏的矛盾十分突出。财政部作为会计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首先是高级会计师的考评制度。
高级会计师的评选采用考评结合的做法,对于高级会计师的选拔、评价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第二个举措是从今年开始要打造、培养、选拔全国会计的领军人才。
包括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企业,第二个系列是注册会计师,第三个系列是理论界。
第一个系列的选拔考试已经结束了。报名、考试将近五百人,最后通过严格的程序筛选出一批。大约在12月的下旬组织面试,面试后选拔50人,然后对这50人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要采用各种方式跟踪培养三年。要从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方面综合考察。
注册会计师和理论界的选拔和培训同企业界不同,但基本思路完全一样。
演讲结束后,刘玉廷司长还回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
刘玉廷谈《中国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改革》(摄影:杨武)
刘玉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厦门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财政部会计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曾任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目前还担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主持或参与中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对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有深入的研究,著作、论文和主持的重点科研课题多次获得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