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会计视野网)11月4日下午,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05年度CFO论坛”上,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进行了题为“中国公司治理:评价及其应用”的演讲。
探索:公司治理研究路线图
首先,李维安教授按国际视域将公司治理研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关注主体、主要内容与研究重心各有侧重,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以美国为主,探讨内容主要是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研究的重心是治理理论研究;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关注主体是英美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探讨的内容主要是治理模式与治理原则,重心是治理实务研究;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探索的主体扩展到转轨和新兴市场国家,内容主要是治理质量与治理环境,重心转移到治理评价研究上来。
对应于此,中国的公司治理也大致经历了这些阶段,只是时间被大大缩短。这其中,一系列公司治理准则的出台引人注目, 如中国公司治理原则(2000年11月)、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2001年8月)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1月),以及股权分置等方面的新规定。
可以说,目前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公司治理改革的新阶段-合规阶段,标志是新证券法公司法的出台,以及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发布等。

李维安教授进行主题演讲(摄影:杨武)
催生:多方需要公司治理评价
公司治理之后,就有一个如何评价的问题。
演讲中,李维安教授谈到了公司治理评价是如何提出的问题,以及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机构投资者、大众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需求催生了公司治理评价,而评价内容主要是由董事会治理状况的诊断到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综合评价,评价主体以商业性咨询机构为主。
对于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意义有五方面,一是建立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平台,二是有利于证券监管部门实施监管,三是有利于投资者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四是有利于上市公司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五是有利于对上市公司形成强有力的声誉制约并促进证券市场质量的提高。
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的三阶段
进而,李维安教授谈到了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的探索历程。
从1999年至今,中国的公司治理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并组织制定《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这为建立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性标准。第二阶段是,在坚持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指导思想下,尝试构建“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工作包括历时两年调研提出《在华三资企业公司治理研究报告》、经反复修正提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围绕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第三阶段的内容是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应用,具体有五项工作,一是基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构筑中国公司治理指数模型;二是收集数据,运行指数模型,形成中国公司治理指数;三是根据指数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评价;四是连续三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五是在2003和2004年,将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应用于CCTV最具价值上市公司评选。
践行:如何实现本土化
李维安教授指出,如何在中国进行公司治理评价,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国外评价指标体系能不能在中国直接照搬?二是如何建立一套适应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
紧接着,李维安教授分析了国外多数公司治理评级系统的共同特征与主要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合中国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需考虑的方方面面, 其中包括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环境及其发展状况、法律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市场条件等因素。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组所设计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六个维度: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监事会治理。在利用专家评分、层次分析法确定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主因素与子因素的权重之后,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数模型得以建立。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详见下图。


应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素描
按照上述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数模型来考察,李维安教授描述了2004与2005两个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情况,即包括总体情况,也按行业、第一大股东性质、省区等维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李教授也介绍了CCTV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的评价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李维安教授得出了几项研究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发展并不均衡,公司治理机制较为薄弱;其实,董事会治理表现较差,需要以有效的运作机制为重点,加强对董事会的建设;第三,就2004年情况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所涉及的六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信息披露指数平均而言表现最好,然而,董事会的建设依然是目前公司治理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独立性不高,市场上关联交易盛行,由控股股东所支配的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有限,应鼓励利益相关者适当而有效地参与公司治理和管理;第四,行业因素对公司治理存在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公司治理机制和治理水平存在重要的影响,各省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全国省区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相对较好,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高;第五,提升董事会治理水平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现金状况、增加财富创造,为股东提供更为丰厚的回报,而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趋向于 “形骸化”,其治理状况对公司业绩和价值影响不大。
未来:要做的几件事
在演讲的最后,李维安教授提出了未来需要着手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其中包括:推出年度“中国公司治理指数研究报告”;公司治理咨询和诊断;建设有着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的数据专业化数据库;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地区与行业研究;由事后评估转向事前预警、降低治理风险;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此基础上开展系列实证研究;通过公司治理评价,构建公司治理信息系统;国有特大型企业董事会建设与评价研究,化解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拓展公司治理评价,向一般的企业治理评价发展,如定期推出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SMEI)。
而单就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而言,未来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从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方法优化评价指标,检验指标的有效性;二是建立相应评价标准,采用实验研究等方法检验评价标准和重要性系数合理性,运用指数理论与方法,建立并检验指数模型,建立公司治理指数;三是在对公司治理成本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治理成本与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确定公司治理的投入产出效率;四是从治理环境变化风险、公司内部治理风险、外部治理风险三个维度测评公司治理风险,建立治理风险警度。进而借鉴风险管理预警方法,探索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方法。
以上诸问题可以涵盖在公司治理评价逻辑框架图之中,详见以下。

在演讲过程中,李维安教授也对国外公司治理实务(包括诸多公司治理原则与准则)与公司治理评价一些实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李维安,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庆应大学商学(管理)博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南开管理评论》主编。目前还兼任国务院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会长等。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公司治理等研究领域有丰硕的成果,著作、论文和主持的课题得到国家和教育部的多次奖励。

财政部微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