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金融报》 记者:王香双 2005.11.14
本期访谈人物:刘玉廷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厦门大学
刘玉廷长期从事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主持或参与中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对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有深入的研究。
闭关锁国固然不可取,但言必谈“与国际接轨”就理性吗?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显然不这么认为。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05年度CFO论坛上,对于将影响我国成千上万家企业的会计准则改革,刘玉廷掷地有声———国际会计准则如果不涵盖中国情况,那这个国际标准也是不完整的。
《上海金融报》:今年以来,会计准则委员会频频对外发布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大家普遍预期,未来一两年内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发生大的变化。刘司长,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会计制度改革的动向?
刘玉廷: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根据新形势要求,财政部确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要能涵盖我们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力争实现与国际的趋同,又能够成为独立的体系。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发布了20多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同时对已经发布实施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全面修订。可以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构架和主要内容已经基本确定,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
《上海金融报》:那么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将在何时推出?
刘玉廷:目前这套准则体系还在继续征求意见中,各界如有好的意见,我们仍会考虑、接受。我们的目标是到2006年2月份,能够召开一个关于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会。此后到2006年年底这10个月时间,要组织各方面力量,做好实施前的宣传、培训等准备工作。我们预计,到
《上海金融报》:在会计界,“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最常被提及的词语。您作为会计准则的政策修订成员,如何看待“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刘玉廷:前段时间,我们还再次就具体准则的修订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我们的原则是,与国际准则不一致的地方,只要不是实质性的问题,我们尽量向国际趋同。但是,考虑到中国目前法律和经济环境,我们的准则不能完全照搬国际准则的办法。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或者说是现阶段的中国特色。
而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现在也已经意识到,国际会计准则如果不涵盖中国情况,那这个国际标准也是不完整的。因为中国的情况确实代表了新兴国家,完全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立场上是不务实的。而且,许多情况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譬如政府控股的企业,在法国、日本同样存在,只是中国稍微多一点而已。因此,会计准则一刀切绝对是有问题的。
《上海金融报》:那么,在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中,我们有哪些问题与国际准则存在差异,而且在现阶段是不能趋同的呢?
刘玉廷:重大的差异主要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合并问题。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合并只包含没有任何关联的合并行为,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但是,在我国企业合并重组案例中,很多都类似股权联营,要以账面价值为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合并进行规定。
第二是关于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我国的国家控制或国有企业之间都将被视为关联方,他们之间的交易都将被作为关联交易来处理。这在实践中是无法操作的。譬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有何关联?各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更加频繁,如果都当作关联交易,那就扭曲了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本质,或者说掩盖了真正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所以我们的准则规定,除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投资关系,他们不能作为关联方。
第三是关于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在实际工作中确实被一些企业当成了调节利润的手段。当然这也是公司治理问题,无法单靠会计制度来解决。不过,新的准则规定,资产减值的提取要科学、有依据、稳健。更重要的是,规定“资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特殊情况除外。
最后还有政府补贴、补助。由于其他规章文件对此已有明文规定,因此我们的会计准则也规定,如果国家补贴能成功转化成技术成果,那就作为权益处理。
《上海金融报》:“资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这样的规定确实能够减少部分上市公司人为调节利润的空间。但是,您也提到“特殊情况除外”,这样会不会又开一个口子?
刘玉廷:这个“特殊情况”是有严格规定的。譬如所得税的递延,他的转回与否直接跟所得发生联系,在国际会计准则里面也是规定可以转回的。因此,在资产减值的提取和转回中,除非是像“递延所得税”这样的资产才能破例。
《上海金融报》: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跟进。据了解,财政部在会计人才的建设上有一些大手笔,请刘司长为我们介绍一下。
刘玉廷:现在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宣称有1200万人,注册会计师17万,其中执业的10万,非执业的7万,这个数量在世界上也是居于首位的。但是我们缺乏、甚至是匮乏高层次、应用性、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所以财政部也将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开展。
目前,财政部主要的措施是要对高级会计师的考评制度进行改革。原有的高级会计师评审制度继续存在,但是现在要进行全国的统一考试,非常严格。
另外还有更高端的人才培养,我们称之为“领军人才”的培养。这类人才的起点是中青年的高级会计师。经过层层选拔、培训,最终这些人才将超出会计的范围,具备管理、控制等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