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曹巧波;摄影:劳毅力)“中国经济发展不是奇迹,只是遵循了经济的规则。”“我们现有的经济理论不能解释中国经济,只能说明理论的贫乏。”“此次金融危机标志着旧格局的终结,虽然我们是旧格局事实上的受益者,但我们又是最希望改变的人,这就是今天的中国。”5月21日,华人经济学泰斗邹至庄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李扬教授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校庆论坛上与千余位校友分享了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真知灼见。是为第八届SNAI-ASU 企业家高层论坛,也是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十周年校庆的重要环节,由李扣庆副院长主持。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领先者
邹至庄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是奇迹,只是遵循了经济的规则。因为之前的日本、亚洲四小龙都有过先例。具体来说,有三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一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及其他各领域的人才;二是有效运转的市场机制;三是成功的改革政策。
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方面,他认为“中国的政策在赢得朋友方面是成功的,这样的政策让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美国常常是要说服其他的国家来追随、跟随自己,从而帮助自己实现目的。”“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已经很发达,其经济发展的经验可能对于希望获得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那么的适用。而中国的发展经验更加适合。”
邹至庄教授对中美文化及经济制度作了一些有趣的对比,“很多美国人把政府当做是一个问题的制造者,而在中国,人们觉得政府是来解决问题的。所以美国的企业家避免和政府打交道,而中国的企业家则与政府合作。在美国,人们非常尊重法律,虽然由于过渡追逐风险而导致了金融危机,但是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是合法的。”
战略机遇期与经济结构调整
李扬教授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对于宏观经济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他说,十二五规划最先提到战略机遇期,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导致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二是国际上,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主流;三是就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而言,中国是最大的获益者。
面对中国经济长达32年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低通胀并存,他直言“我们现有的经济理论不能解释中国经济。但是,我们不能用理论的贫乏来指责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中国在加入WTO后,却发现“一些国家,说的和做的是很不一样,尤其是美国朋友。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国际规则背后的真理性,正义性。”他进而认为,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有资格有一个机会做一个平等的讨论者。”
李扬教授认为,除了上述机遇,经济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重大背景就是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标志着旧格局的终结,虽然我们是旧格局事实上的受益者,但我们又是最希望改变的人,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李扬教授认为,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必须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任何走出危机都是因为有重大的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调整;二是发展服务业,要把金融变成一个服务业,要为客户量身定做,而不是金融产业,只卖产品;三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举,这将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四是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比如G20、自由贸易等等。(编辑:李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