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EMBA金融九期校友郭伟民同学获得“第二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商”荣誉称号。《青年报》做了专门报道,全文内容如下:
郭伟民:保护修缮历史建筑,要做就做行业标杆
【郭伟民】
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同济大学EMBA、国家会计学院EMBA,湖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青联常委,上海市青联委员,岳阳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湖南(岳阳)商会会长,上海市服务中小企业志愿者,一个具有责任感和企业家胸怀与担当的湖南人。
【建为企业】
上海建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2008年12月。旗下有:上海建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建为建筑修缮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建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独立法人公司,合计注册资本金1.3亿元。
集团主营:传统工程施工(市政工程、装饰装修);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古建筑保护修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化遗产动态监测;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矿山、工业场地、水体等环境修复。
传统建筑行业 稳占一席之地
2009年2月,在建筑行业浸淫了13年之后,34岁的郭伟民决定自己创业,首先创建了以市政工程施工、大型高端酒店装饰装修施工为主营业务的上海建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由于13年从业经历打下的扎实基础、准确定位业务、坚韧的团队、拼事业的精神,他的创业之路走得风生水起,树立了企业在“三连供”业务、“大型高端酒店装饰工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建筑行业中稳稳地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在传统建筑领域发展得比较顺利,但他并没有停止思索企业的创新转型。他清醒认识到企业不仅是为了财富的增长,还肩负着创业团队的成长,也承担着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的艰巨任务,是对行业、社会的责任。
他根据国内外经验和中国发展实际,清醒认识到传统建筑不能让建为企业长久不衰发展,必须探索出一条更具知识和技术的道路,因此企业必须要进行创新转型。
寻找机会 实现企业创新转型
正因为强大的危机感使他一直保持警醒,自成立第一家企业以来,他就在寻找机会实现企业的创新转型。
2009年他曾在德国呆过一段时间,柏林市中心著名的“断头教堂”让他动容,那个教堂的屋顶在二战中被炸毁,但德国人却故意没有修缮,保留了战争的印记,繁华都市中的一片废墟带给人的震撼是任何华美的建筑都不能比拟的,回国后,“断头教堂”的场景一直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经过对行业的分析、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趋势、内心的震撼,他决定要为中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做一些事情。于是2009年12月,一家专门从事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方面业务的高新科技企业上海建为建筑修缮工程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引进先进设备、培养队伍 做到历史建筑“修旧如旧”
通过分析,郭伟民认识到中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很混乱,没有标杆企业、没有行业标准、没有先进设备、没有高水准的队伍、修缮技术粗放。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方面很难做到“修旧如旧,无损可逆”。于是他带领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立志要做行业的标杆企业,要做第一家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上市公司。
1、推进行业标准制订
他带领团队争取到美国国会的授权,在国内首次编译美国《历史建筑保护操作手册》,并得到国家文物局课题支持;现在他又与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相关机构取得联系,下一步计划编译历史建筑保护方面有丰富经验国家的标准,形成体系;通过学习先进国家经验,从而与国家文物局及相关行业机构共同推进中国历史建筑保护行业标准的制订。
2、引进先进设备
他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世界各国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先进设备,并根据国内修缮实际情况自掏腰包购买部分设备、材料,取得部分设备的代理权;他还计划组织团队研究国外先进设备和材料,实现产品的国产化,从而为历史建筑保护领域提供先进设备和材料。
3、培养高水准队伍
他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历史建筑保护施工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培训,实务教材的编印等;在他的推动下,公司与湖南理工学院合作开设了全国第三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重点培养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行业内亟需的勘察、施工及监理人才,是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操作人员的学校。公司还与上海建桥学院合作开设课程、接受教师和学生实习、实训,共同培养人才,培养历史建筑保护观念。
4、修缮技术超前
他组织团队进行专利研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材料实验等;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专利孵化等;引进物联网技术动态监测管理历史建筑,对历史建筑保护技术进行创新等。目前公司已获得专利36项,其中“基于破损硬基层上的无损可逆的修复方法”等2项专利技术获得上海市科技技术成果证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证书,企业也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企业”证书。
另外,他还带领团队在临港地区拿地建设全国第一个以历史建筑保护为主题的创意园区;与国家文物局、德国展会公司合作邀请世界各国领导、行业专家、企业、设备、技术等方面,在上海开展第一次“历史建筑保护”行业展会。
历史保护方面 开发新的专利
集团现有员工180多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10人,二级建造师42人,高中级职称56人。在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管理、市场运营等各方面坚持“快乐建树、高效作为”企业宗旨;重视个人发展,尊重个人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管理理念;贯彻“高付出、高回报、高效率”的激励措施。
集团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规划”起步阶段,坚持人才优先、科技创新、以保存历史,珍视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为己任。
以精细化产业为抓手,整合公司业务,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大力在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开发新的发明专利、开展校企合作和国内外技术与交流合作;通过研发、实践先进土壤修复技术,努力实现“美丽中国梦”;通过蓝海战术、走专业化道路,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力争成为行业领头羊,用实际行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致力恢复、美化绿色生态环境。
企业优势:
●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上市准备中,将成为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上海市高新科技企业
●上海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专业承包”资质
●展示工程一级资质
●36项专利证书
●2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合作成立建设全国第三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
●将于2014年举办全国第一届历史建筑保护博览会
●获国家文物局课题支持,第一家编译美国历史建筑保护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