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领军十周年】让领军人才胸怀家国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日期:2015-09-15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5年9月11日 记者:肖祯

     

      如果您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求学,从教学楼到宿舍,会穿过郁郁葱葱的花园和一条蜿蜒的石板路。每个初踏上这条小路的人,都会心怡于它的静谧雅致。

      那些曾经披星戴月讨论晚归的一批又一批会计领军学员,对此已习以为常。这条不起眼的小路见证过他们疲惫却充实的脸庞,见证过他们因学有所得而绽放的笑靥。这条承载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员们去求学的小路,已幻化为一条我国从会计大国到会计强国的跑道。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看来,建设这样一条跑道,学院义不容辞,更需竭尽全力。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这个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风速般奔跑的中国经济,承载着希望,但也暗藏着危机。中国企业期待在这洪流般的经济浪潮中寻找机遇。然而,传统会计模式下的财务人员却无力应对这场时代的变革。

      “我们太需要高端会计人才了,太需要大量既精通会计审计又精通现代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太需要一个会计精英群体来打破企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窘境。”李扣庆动情地说。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批优秀人才出现并发挥作用,往往能够点石成金,带动一个单位,振兴一个行业,开创一个全新局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5年,财政部适时启动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如今,领军工程一晃已走过10年。企业类是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四大类项目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一类,而承担这项工作的正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05年11月16日上午,企业会计领军人才面试工作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拉开帷幕,56名学员入选“领军黄埔一期”。2015年,有65名学员,正式成为第十期企业类学员。

      10年间,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类),共招收605名学员。这些领军人才实现了从执行者到管理者、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转变,起到了引领标杆的积极作用,带动了整个中国会计行业的快速提升。

      李扣庆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领军学员们就是一个个杠杆,领军培养6年学习给了他们厚重扎实的支点,由他们撬动起所在的企业;之后,企业成为杠杆撬动起更多企业,带动所在行业;行业再次撬动上下游链条,最后直至带动整个经济的蓬勃发展。

      尽管看起来是只是一个培养会计人才的项目,但是由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却可以为整个中国经济添光加彩。

      事实上,对于学员们来说,领军学习的意义不只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更是内心锻造的精神之旅。

      李扣庆的话掷地有声:“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个人能力突出的流水线工人,而是有家国情怀的企业领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卢文彬坦言,如果领军学员只是为了学习更多会计准则或者战略管理这样的工具课程,就浪费了领军培养工程中最为核心的意义。光有“妙手”还远远不够,你必须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勇气和担当,才能著就华章,成就伟业。


    “严格中有温情扎实中求创新本土中探国际”

      这个时代,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李扣庆看来,领军人才要担得起:深度、广度、高度、力度这4个词。

      深度是来自于对权威问题的专家型见解;而广度是指一个优秀的财务人一定是解决复杂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的多面高手;高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使命感,领军人才需要的不只是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是要站在行业、国家的高度来决策未来。这些都需要领军人才能够通过6年的学习真正呈现出力度,辐射一个行业,推动国家发展。

      学院在课程设计上就是遵守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学院,学员们都知道有一位“魔鬼”英语老师,他虽然要求严苛,却会针对每一个学员的自身水平来设置学习内容。学员的英语成绩在淬炼中得到质的飞跃,特别是英语表达能力。很多学员从一开始站上讲台用英语做论述就打怵,到在国外集中培训时侃侃而谈,这种提升正是得益于“地狱式”的训练。管中窥豹,“严格”正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领军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词。

      这种严格始终贯穿在领军人才培训的项目管理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务部主任张各兴告诉记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以各项制度为依据,根据考核办法,出勤情况、课程研讨报告与学习小结、科研课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个人成长以及培训期间综合表现都是重要的考核内容,并且设置了不同的权重形成最终的考核成绩,希望能够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证领军培训的质量。

      但是严格的背后却透着浓浓温情,将严格管理与尽心服务相结合。

      “要想做得好,就要付出更多”。这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务部在这十年工作间的深切感受。很多个休息日,他们还奔波在出差的路上;很多的下班时,他们还在伏案工作。“既然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服务者,就要兢兢业业做好培训工作,这十年间我的同事们吃了一些苦,但是大苦中有大乐。”李扣庆坦言。

      作为“一号人才培养工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对领军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仔细打磨,精心设计。在提供全方位课程培训的同时,结合最新热点,对总体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开发等环节上求新求变。

      学院专门为领军学员打造了【印象•领军】品牌系列活动,包括国内财经领域“名家讲堂”,全国会计领军学员“精英讲堂”,全国领军与各地领军深入交流的“领军下午茶”、专业技能比赛如“成品油投资模拟大赛”,“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努力打造多层次、多渠道、跨类别的多元交流平台。

      张各兴表示,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设置了现场教学模块。学院与阿里巴巴、宝钢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从学院深入到企业中去,不只是简单参观,而是邀请这些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介绍管理经验,让学员们深入学习交流。

      同时,在领军人才后3年的课程设计主要聚焦国际化,更好地提升学员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开展高强度的英语培训和境外培训,为领军人才更好地“走出去”打下基础。学院每年都会推荐领军学员赴境外知名院校、国际性组织、跨国企业实地考察和实习。

      通过与外国同行的交流,了解境外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领军培养的10年,不仅是对会计行业内专业技术和知识学习的带动,更是一个对千万财会人增加内心凝聚力的过程。

      在这十年间,企业类领军人才中,有60.98%的入选学员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在各期中都有学员获得了省部级甚至是全国性奖励。这表明,项目的辐射效应和品牌效应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16篇内涵丰富的读书心得;发表在行业核心期刊的29篇学术论文;人才培训简报上8篇优秀讨论报告;12次返校授课宣传准则内控等会计知识;承担并完成了3项省部级重点课题……这些成果是企业一期学员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财务处副处长孟林6年学习的点滴收获,事实上,这只是企业类学员十年领军之路的缩影。

      与此同时,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地区、各系统的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广西最早开始与学院合作开展省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也是全国第一个开展全类型领军人才培养的省份。学院近几年来主动对接各省领军人才培养的热切需求,先后与24个省市区的财政厅局开展了广泛的领军人才培养合作,2014年还启动全国第一个县级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即浙江余姚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截至目前,学院在院地方会计领军人才规模达到1000余人。随着全国及省市级领军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入,领军人才培养的星星之火正呈现出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