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首期为本土企业系统培养海外CFO人才的长期项目结业【2019年9月26日,中新社】
日期:2019-09-26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6日电(记者 姜煜)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企业集团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尝试,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第一期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项目26日圆满结业,这也是首个为本土企业量身定制、系统培养海外CFO人才的长期项目。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潮中,国际化人才尤其是具有全球视野的财务人才不足的“痛点”正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补上这一短板?学校与企业携手“量身定做”人才可能是有效的方法。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项目自2017年开始筹备酝酿,去年6月20日开班,经过近一年半,133天分6次集中培养,10课时全英文授课、1584个小时线上学习和考试,力争打造校企合作的新标杆,为企业和中国财会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方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中交集团的领导出席结业式
项目方案围绕本土人才国际化的能力要求和素质模型,追求本土化与国际化证书的结合、实践性与全球商业经验的结合、在职半脱产面授与线上学习的结合,在纯英文的国际化专业课程中提升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拓宽专业知识、打造组织领导力。
这批中交集团的学员6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23名学员拥有海外工作经验,目前工作地点遍布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项目的培养目标主要针对五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市场观念。既精通专业领域与管理,也熟悉熟悉国际法规及惯例;既具备国际贸易、商务、国际金融等专业知识,也熟悉政治经济、风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国际化商业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和全球化视野,拓宽在全球化经营环境、国际会计准则、金融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以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问题和挑战。第四,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教练式引导等方式提升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通过面授和在线学习,助力学员获得全球权威的财会金融领域证书。

首期学员合影
在项目结业仪式上,中国交建财务总监彭碧宏表示,中交集团积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承担了一批海外项目的建设,未来在“走出去”方面要深耕细作,把市场进一步做大,“目前,我们已经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多个机构,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政策法规,如何在遵守通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国家的政策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升企业的管理运营水平,这离不开国际化人才的国际的视野、思维和先进的技术水平。整个集团现有8500多个财务人员,此次选出50名骨干精英尝试全新的培训模式,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注重实际,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个项目是个开风气之先的项目,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扣庆指出,今天项目第一期的顺利的结业,从某种意义上是为中交集团沿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走向发展的新高度,奠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他同时表示,“在今天这样一个国际化环境下,在新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事业发展难以避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有的时候可能是非常艰巨的挑战,但是大家要在铜墙铁壁当中去找到通向成功的希望,需要我们持续学习、深入学习。”(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财政部微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