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郝宇晓:数字化时代的管理会计
    日期:2023-02-20
      2022年12月17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元年科技、用友公司、远光软件协办的2022年度管理会计论坛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本届管理会计论坛的主题为“管理会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邀请各界专家交流研讨,从多视角探讨管理会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创新开放和共享协同,凸显管理会计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郝宇晓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商业模式变化和技术演变角度梳理了管理会计的新变化。

      管理会计历经百年发展历程,从管理实践到专业建设,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厚的积累。2014年,财政部发布《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财政部颁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2017年10月开始陆续发布有关管理会计工具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系列”,至今已有34项。《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彰显中国管理会计的先进性和技术引领性,对管理会计的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影响。管理会计对客户价值、组织创新和股东价值动因的确认、计量和管理,更多地强调战略性的企业价值创造。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类型企业已开始借助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投入到企业的实践中。企业逐步关注流程自动化,通过建设ERP,实现业务模块和财务模块的打通,提高业财流程运行效率、降低出错率。企业已意识到系统使用需关注用户体验,逐步开启尝试支持多语言、多维度、多视角、多平台的展现方式。从招聘传统的财务人员,到逐步关注更精于专业、精通业务、拥有管理者的视角、精通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以及必备的沟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从系统建设到管理应用,从应用体验到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的实践。

      当前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实践时,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传统烟囱式IT建设的弊端尚未消除,主数据、参考数据以及数据标准不统一,核算数据和管理会计数据没有完全打通;业财资税流程存在断点,管理会计体系内部预算、成本、绩效、管理报告之间体系也还存在局部割裂的现象,仍存在大量线下沟通与操作的活动节点;系统功能基于零散的业务需求开发,存在冗余模块、缺乏体系化设计;管理决策层难以实时、自由获取所需数据,操作执行层操作界面缺乏UI设计。

      数字化时代,管理会计又遇到了新挑战和新问题,同时数字化C端向企业内部B端的演进以及企业内部新技术的应用等,管理会计也迎来了新空间和新机遇。

      数字时代的管理会计有不变的核心。管理会计工作的本质和终极目的,仍然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推动并且逐步引领企业的价值创造,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同时支持管理者的决策。这一点不会随着企业决策机制、商业模式、技术手段、组织架构、数据应用等领域的变革发生改变。管理会计原有的预算、成本、绩效等活动领域没有变化,但是具体实践活动方式,如何实现规划、控制、决策、评价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外部的影响,也有内部的因素。从外部影响来看,政策和管制对管理者形成了很大约束和压力,而竞争和行业的演变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趋势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形成了新需求和新市场空间。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据中台、数据赋能、数据驱动等以大、智、云、物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演进,为管理会计未来的变化提供了无限可能。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企业内部也在快速迭代。企业内部的迭代以商业模式的变化为基础,以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的变化为核心,以作业的变化和数字的赋能为体现,形成了企业端管理会计应用的新变化和新空间。商业模式的变化颠覆以及内部运营机制的调整,直接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了新影响,引发对管理会计的新需求,产生管理会计的新应用。

      管理会计的新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是管理会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企业组织越来越扁平化的趋势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服务对象已经从企业的少数高层领导,变成了企业内部有管理需求的全部职能人员。

      管理会计应用的范围极大地推广为企业内部每一个需要运用数据进行决策的人,数据分析与使用,逐步渗透至基层人员。内部运营人员根据经营数据分析收支利润,及时发现经营异常或风险。生产采购人员合同订单、销量预测,调节产能、储备物料。销售人员使用内外部数据分析影响销量、价格的因素并预测未来趋势。

      第二个变化是随着业务场景深入,数据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以预算为例,过去企业的预算要求按月滚动就可以,现在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希望能够分解到周、细化到天。在新的频率之下,对管理会计系统的算力、算法、数据支撑管理需求也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变化是时间轴的方向变得更丰富了。从事后分析关注结果,到事中管理关注过程、再到事前预测关注动因并模拟。从被动接受结果、事后仓促应对,转变为面向未来预谋、预判。从结果反馈,滞后分析,到高质量决策,并执行有效行动。

      第四个变化是管理会计的动作融入企业管理过程中。传统的模式下,管理会计更多的是看,是分析,是判断。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是把看结果和状态,转变为分析可能和原因,直接从思考到行动,即可视、可监控、可追溯,决策科学,执行高效,是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强执行、可演进的“智能体”。

      第五个变化是管理会计的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例如全面预算从确定的历史数据到基于商业模式的逻辑预测,从重年度改变为轻年度、重滚动,来更好地应对外部变化,从粗到细,数万种物料产品精细化成本测算。绩效管理从关注法人绩效到关注管理架构下的组织绩效、责任中心绩效,从组织绩效到产品、客户、商业模式绩效到人人绩效,从关注重点的KPI到平衡兼顾,从立足资本强调对标到关注过程。成本管控方面,战略成本、作业成本成为核心内容。管控重点向前延伸,覆盖价值链全周期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控实现由内到外延展,战略成本实现与业务更紧密的结合。管理报告依赖多维数据库,灵活高效创建模型及报表,实现业财数据全流程贯通。报告需支持多维模型分析,嵌套杜邦分析、EVA、财务归因等丰富分析模型。要求动态计算以实现即时的情景模拟和决策支持,实现风险主动预警、数据主动“寻找”用户。主动触发业务管理动作,及时纠偏,形成管理闭环。

      第六个变化是通过数据治理,实现管理会计方法论的融合贯通。首先是实现财务组织内容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其次打通业务与财务的边界,实现业财融合。在实现业财融合的同时,财务的数据也能更准确、有效地辅助管理。在实现企业内部的各项融合后,更进一步与外部环境实现深度融合。整个过程依赖于数据支持,通过数据治理,夯实企业数据基础。

      第七个变化是平台工具的变化。一流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需依托前瞻性的数智化平台体系建设,构建搭载各项工具,并使之平台化、能力化、智能化的体系,是实现数字时代的管理会计的着力点。传统的工具是以套装软件为基础,未来的管理会计体现为和企业应用平台的深度融合,更多基于平台的能力组合和能力应用。底层的数据也要实现和业务、ERP、以及核算之间的有效打通,进而通过人工智能的引入形成工具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