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2023,为价值创造者创造价值 ——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公开课2023年首场微咨询课程
日期:2023-03-01
后疫情时代,企业的业务发展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财务团队重任在肩。为此,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公开课中心持续优化完善于2021年开启的“微咨询”等新型培训模式,吸引有问题会思考的优质学员,利用有限的时间解疑答惑。
2月23日晚,为期三天的“微咨询课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公开课进行到第二天。在“微咨询”环节,来自南水北调集团、国药集团、东风汽车、中国移动、浙江省担保集团等企业的近30位审计、内控骨干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课前,近1/3的同学累计提交了二十多个问题,两位授课老师根据各自所长合理分工,在专场咨询环节一一给予了专业回复。
来自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企业规划管理部的吴同学,在课前准备了几个问题,包括:1. 绩效指标的选取和标准的设定如何有效;2. 职能部门例如法律风控部、行政人事部如何设定量化指标。
学院李教授利用授课间隙,专门整理了书面回复,在现场再予以详细阐释:


苏州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经理李同学提了几个问题,包括:
本公司为筹备上市的创新药研发企业,有内控手册,有较完善的质量体系,券商及会计师均认为公司已达到了上市公司的内控要求。在此背景下:
1.成为上市药企之后,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含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等职能,即如何搭建风险防控体系?请给出框架内容和思路。谢谢!
2.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内审负责人是否可以(或应该)与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建立联系?有何利弊?如何建立和保持联系?有哪些注意事项?
李同学后在测评中说,针对她的问题,老师都给了满意的答案。
来自国药控股风险与运营管理部的杨同学结合工作实际,很早就提交了系列问题:如何将流程管理转移到线上管理,关键节点的控制是如何进行的,比如痛点问题应收、问题库存等?在数字化程度还不太高的情况下,如何建立风险反馈机制,是否有标杆案例?制度流程实施过程监管不及时,相关部门对风险点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内部风险事项信息传递不通畅,存在沟通壁垒,如何去优化?制度流程考核落地存在业务制约性,如何实现制度规范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平衡?
多次参与“微咨询”的李教授认为,微咨询的环节,加强了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并有效调动了学员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有些问题也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补充教学内容,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主动引导学员思考。对于公开课这种课程,学员多数来自不同的单位,行业、规模、基础都有比较大的差异,也可以借此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的设计。
财务的终极定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价值创造者创造价值。在日积月累的高效互动中,提升课堂体验,精进服务品质,有效解决企业痛点,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教务二部)

财政部微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