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动态 >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葛玉御 | 中国会计报:稳预期多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延续 【2023年3月31日】
日期:2023-03-31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研究优化完善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公告》《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等系列落地文件。
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来自学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均表示,系列税收优惠举措将给予企业很好的政策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将长期实施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 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同时,该项优惠性政策只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企业。
“这释放了大力支持研发创新的明确信号。”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副教授葛玉御表示,“从 2021 年将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率先提高到100%,到 2022 年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也提高到 100%,且没有政策期限限制,都预示着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将作为制度性安排适时推广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行业(烟草等负面清单行业除外)。在去年四季度给予阶段性优惠的基础上,今年明确为制度性安排,将给予企业稳定的预期,有力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王红云认为,此举将释放多重利好,降低了符合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了企业研发积极性。在政策的促使下,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更多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将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下去,可以说为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企业将进一步强化科研投入的战略性和持续性,加强税企合作,把政策落实好。”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会计核算中心主任严智说。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公司每年保持 3 亿多元的研发投入。这些投入让企业保持了国内投资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运输能力最强合资重载铁路公司的地位。
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近年来,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国财税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举措,不仅让他们获取了真金白银,还提振了市场信心。
“喜大普奔”是葛玉御观察后得到的结论。
“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此前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优化的基础上再延续两年,充分回应了小微市场主体的热切期待。这将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既能促进就业、带动消费、扩大投资,又能通过拓宽税基保障税收收入。”葛玉御说。
从优惠政策的角度看,政策给了惠及主体更大的便利度。《关于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征管问题的公告》(2023年第6号,以下简称6号文)明确核定征收的小型微利企业也可享受优惠,符合条件在系统上申报,即可便捷享受优惠政策。考虑到小型微利企业的经营每个月不均衡,避免按月多预缴企业所得税的问题,政策明确,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按季度预缴。
王红云介绍,首先,判断企业是否符合条件。企业在年度中间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按照政策标准判断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即可享受优惠政策。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指标,暂按当年度截至本期预缴申报所属期末的情况进行判断。其中,资产总额、从业人数指标按照政策标准中“全年季度平均值”的计算公式,计算截至本期预缴申报所属期末的季度平均值。其次,按照政策规定计算应纳税额。今后如调整政策,从其规定,计算方法以此类推。
例如,A 企业 2022 年成立,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2023年一季度季初、季末的从业人数分别为120人、200人,一季度季初、季末的资产总额分别为 2000万元、4000万元,一季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90万元。
如上所述,该企业符合关于小型微利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的判断标准。此时,按照 6 号文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A企业一季度的应纳税额仅为4.5万元。
延长煤炭进口零关税 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在进口方面,为支持国内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延长煤炭零进口暂定税率实施期限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3年第3号),明确对煤炭进口实施零税率。
对此,王红云表示,该政策有助于推进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保障国内能源需求,平衡市场价格,推动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葛玉御看来,降低进出口关税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可通过制度性改革降低关税税率,另一方面通过阶段性优惠降低关,对特定商品实施更为优惠的暂定税率。
“未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等机遇,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关税等国际贸易成本,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葛玉御说。
系列政策落地预计每年减负规模达4800多亿元,这与以往的减税降费规模相比有所放缓。但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规模和方式需兼顾需要和可能。
葛玉御解释说:“今年减税降费的重点在于完善税费优惠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其核心就是兼顾减税需要和财力可能。在对减税降费政策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延续,从规模性转向结构性,从阶段性转向制度性。这既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负担、稳定企业预期、增强发展动力,又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统筹发展与安全。”
对此,王红云表示认同,认为连续多年的减税降费之后,我国税负水平持续下降。此次系列优惠政策的明确,完善了税费优惠政策,稳定了市场预期,让市场主体将更多精力用到研发创新上,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 本文观点仅代表专家本人的观点,与学院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