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动态 > 专家观点
    行业观点:葛玉御|《中国会计报》:研究规律持续微创新 ——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助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侧记【2023年6月2日】
    日期:2023-06-02
      “近年来,学院教育科研工作以开阔宏观视野为着眼点,以解决应用问题为着力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矛盾、新需求,持续完善课程体系、输出优质教育供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说。

      一直以来,上海国家学院致力于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在培训模式上开展持续微创新,助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按照财政部推动国家会计学院“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学院紧紧围绕‘聚焦高端’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一是把高端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着力点,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二是以问需问计为切入点,结合大调研工作,在精准把握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组织供给;三是以‘产出式研讨’为抓手,推动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深度融合;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结合培训工作实际,以风险为导向,不断强化培训工作内控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切实防范培训相关风险。”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各兴表示。

      项目催生新需求

      高端会计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部、地方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在新发展阶段,社会各界期望高端会计人才在价值管理与风险管控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部门不仅期望高端会计人才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库,而且期望高端会计人才在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优化与制定等方面发挥其专业支撑作用。

      人才使用方的需求,要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更加重视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财政部“十四五”期间“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企业总会计师岗位能力培训项目”(以下简称财政部总会班)为例。该项目聚焦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培养。2022年,财政部总会班学员职务结构较2021年有了明显的变化。2021年总会班学员职务为总会计师与财务总监岗位的,占比为28.79%;2022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6.21%。如果将董事长、总经理、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财务部部长等公司主要管理者、财务主要负责人岗位统计在内,高端会计人才占比从2021年的50.86%上升为2022为98.07%。

      总会班学员职务结构的变化,要求财政部总会班课程体系结构对应调整,同时,学员对于深度交流研讨的需求更高。

      人才培训规律新尝试
     
      近三年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研修学员平均学历水平、知识结构已迈上了新台阶,从微观层面看,这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培训能力、家庭收入水平以及财政部门在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持续投入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国家级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企业类)学员平均学历水平最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近5年来,不同期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学历为硕士以上的比例维持在81%到94%,省级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学员学历平均水平要低于全国,但近几年省级项目学员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从十几年前的30%左右,上升到了50%-60%(不同省份学员学历比不同)。从高端会计人才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学员对知识产品的研发速度与质量都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单位诉求、学员培训需求等新变化,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持续根据新阶段新要求优化高端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丰富调整课程体系、创新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以此不断提升高端会计人才应对新挑战的综合能力。

      为此,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规律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做了一些新尝试。例如,组织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岗位的员工参与财政部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工作。再如,基于学院CFO能力框架研究基础,面向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开展调研,财政部会计司针对能力框架设计的初步成果向2022年度财政部总会计师班学员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善能力框架设计,并以此全面优化总会计师培养项目的课程体系。据介绍,动态升级后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得到2022年总会班学员的高度认可。

      创新“产出式研讨”培养模式

      张锋此前参与各类高端会计人才面试项目时发现,财会人员普遍在宏观视野、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这说明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引导学员养成观察社会、了解形势、分析问题的习惯。”张锋说。

      目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务一部与教研部先行尝试设计了“产出式研讨”培养模式。这是该院结合多年来积累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成果的优势、长三角区域优势、学院资源融合优势以及学院科研人力资源优势形成的。这种培养模式正在不同程度地引入到财政部总会计师岗位能力培训班与部分省级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中。

      该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地方经济政策制定的能力、学院智库工作等方面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产出式研讨”培养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案例讨论和课程研讨。产出式研讨题目主要从学员中来,采取学员半命题的形式。学员被要求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点财税政策实施效果,同时,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地区经济发展实际与自身专业驾驭能力开展命题。学员的初次命题会经学院相应领域的研究专家审定并修改,最终确定为产出式研讨题目。

      “产出式研讨”培养模式首先在山东省企业类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第六期)试行,取得了委托方、参训学员、点评专家的高度认可。产出式培养模式有效促进高端会计人才自学、问题发现、系统思考、调查研究、沟通理解与汇报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有效助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张锋告诉记者,今后,完善后的产出式研讨模式将根据各地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





    ( 本文观点仅代表专家本人的观点,与学院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