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动态 > 专家观点
行业观点:杨伽伦|中国经济时报:非利息业务 承压怎么办 【2023年6月9日】
日期:2023-06-09
净息差持续收窄,使得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业务受到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上市银行一季度营收增长放缓或负增长,非利息收入是拖累因素之一。
有统计显示,超过半数的上市银行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有的同比降幅甚至超过50%。例如,中信银行一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3.74%;兴业银行一季度手续费收入下降38.48%。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一季度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12.60%。其中,受客户投资情绪低迷的影响,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13.25%。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当前,部分银行非利息收入下滑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一,从居民投资需求来看,在欧美经济体超常规加息,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优质资产相对稀缺,投资者资产配置更趋理性,投资更加强调资产的安全性,对非利息业务的需求有所降低。第二,部分非利息收入来自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如贷款手续费、信用卡手续费、保险费、基金销售佣金等。为了支持实体经济恢复,银行加大减费让利实体经济的力度,免费服务项目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第三,银行非利息收入包括来自投资的收益,但由于市场波动和投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投资收益不稳定,也就导致了非利息收入的下降。
“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以及来自于债券、基金和股权等投资业务的收益,还包括汇兑损益及其他收入。从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来看,非利息收入下降主要由代理基金收入、代理信托计划收入和代理证券交易收入下降等造成。”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讲师杨伽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去年,资本市场震荡下行,投资者风险承受意愿随之下降,代理基金销售规模下降及高费率的股票型基金占比降低。代理信托计划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银行压降融资类信托产品,代理信托销量及代销费率下降。代理证券交易收入的下降,则主要受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影响,比如,部分银行持有的股权类投资以及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投资产生重估损失。
非利息业务承压,不意味着商业银行转型存在问题。长远来看,拓展非利息业务仍是商业银行加快转型的方向之一。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银保业务、AUM及银行卡业务成为多数银行提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主要手段。其中,AUM是银行差异化、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抓手,业务联动夯实核心客群则是银行客业务的“压舱石”。
杨伽伦指出,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2022年,不少银行代理保险收入不降反增。这表明,通过加强资产配置、积极把握客户保障需求,秉持长期投资理念,保险理财规模的上升可能成为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增长的新支点。另外,也有部分银行代销理财业务收入持续增长。银行应打破产品视角,不再单纯卖基金或理财,而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帮助客户做好资产配置,把“理财+基金+保险+特色权益”有机结合起来。
中小银行应进一步重视非利息业务发展,将非利息业务从规模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杜阳建议,一是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关注本地及长尾客群的金融需求,包括投资咨询服务、财富管理服务、保险、基金、信用卡、支付服务等。二是持续推广综合金融服务,打造跨界营销或金融生态圈,实行分流营销模式来提高非利息收入。通过与同业或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合作,共享客户资源,扩大客户群体。三是通过创新营销策略来增加非利息收入。如推出专门的优惠活动吸引客户等。中小银行可以通过打造品牌形象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进而增加非利息收入。四是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来提高非利息收入,提升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和精准度,降低非利息业务经营成本。
在杨伽伦看来,中小银行可立足本地,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积极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增加财富管理,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在开展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等的同时,注重发展咨询顾问业务、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业务,面向私人财富客群,构建财富管理经营体系,优化非利息收入结构。“虽然非利息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挡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但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中小银行也需要注意控制风险,不能盲目地开展非利息业务。”她说。


( 本文观点仅代表专家本人的观点,与学院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