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动态 > 专家观点
    行业观点:葛玉御|《中国会计报》:降本“组合拳” 助企纾困解难【2023年6月30日】
    日期:2023-06-30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税费、融资、交易、人工、成本、物流、资金周转、内部挖潜八个方面提出22条具体措施,确保各项降成本举措落地见效。

      专家表示,《通知》传递了降成本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提升市场主体信心。同时,明确降成本的重点方向和主要抓手,为切实降低市场主体成本提供指导,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推动经济复苏。

      亮点频现

      对于《通知》的亮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葛玉御认为体现在 “四个结合”。一是坚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8个方面22项任务全方位覆盖了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可谓“面面俱到”,但又并非平均用力,而是突出重点,尤其注重税费优惠政策,并强调税费优惠的关键在于增强其精准性、针对性。二是坚持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三是坚持降低显性成本与降低隐性成本相结合。除了注重降低税费、融资、用地原材料、物流、人工等显性成本,也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隐性成本。四是坚持降本减负与转型升级相结合。除了着眼当前的降本减负,更注重激励企业内部挖潜,通过转型升级降低长远的成本。

      中数海量(中山)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朱海华表示,在降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中,从企业角度来看,最直接受益的亮点在于“节流”和“开源”。

      “节流”指的是降低企业负担。《通知》中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精准针对需要帮扶的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科技创新发展性等重点领域的支持,重点降低企业税负、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缓解人工成本压力,有助于减轻企业成本支付压力。

      “开源”则是指激发市场活力。《通知》中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加大推出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品种,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通过金融手段盘活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提出了覆盖面更广、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确保中小企业现金流安全。

      持续性减税降费

      今年1月9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下发。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加计抵减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通知》继续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

      “得到政策延续的消息时,我们心才落地。”广东粤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外派财务总监张莹表示,作为提供天然水供应服务的PPP项目公司,意味着去年200万元的加计抵减余额作为真金白银放进了口袋,今年的销项税额差不多200万元,正好抵扣。该政策的延续纾解了企业税负成本压力。

      同时,《通知》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为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提供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的投入。

      “我们作为初创的科技中小企业,以聚焦数字产业为主业,对政务及市场类大数据信息化平台进行研发、投资、建设、运营等。成立初期需要加大研发团队建设,投入研发设备,资金需求较大。”朱海华说,从2019年开始,增值税留抵退税和研发费用的加计抵扣等税收优惠政策红利,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缓解了公司的资金支付压力,降低企业税负率。

      《通知》还精准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小规模市场主体的税费成本,从而促进就业,典型政策包括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和征收率优惠,以及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另外,通过降低税费成本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今年以来,减税降费呈现‘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的新特点,更加突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从税费角度降低企业成本,有助于财力可持续,防范风险。”葛玉御说,但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建议可通过阶段性减税降费与制度性改革相结合,为市场主体继续释放新的红利。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金融对实体的支持要更加强调‘精准有效’,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的重点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葛玉御说,比如,通过“银税互动”,由税务局根据小微企业纳税信用向银行推送信息,对纳税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优先放贷,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通知》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张莹表示,PPP项目本身就是一项融资安排。企业应以项目公司为融资主体,根据PPP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安排融资。对于采用金融资产模式的PPP项目,贷款利息是项目公司运营期最大的成本,LPR下浮是重大利好。“这确实纾解了企业资金成本压力。”他说。







    ( 本文观点仅代表专家本人的观点,与学院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