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动态 > 专家观点
    行业观点:叶小杰|《中国经济时报》:焦点|下半年宏观政策调控会进一步提升【2023年7月26日】
    日期:2023-07-26
    ■ 张炜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从此次会议的表述来看,下半年宏观政策特别强调找准方向,这是有效应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意味着宏观政策需要一定的提前量,对经济形势通盘考虑,并预留出政策空间。
      
      在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姜松看来,下半年宏观政策调控覆盖广度、深度、力度、频度会进一步提升。随着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针对不同行业、地区和企业具体情况,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相机抉择的政策工具会成为一种新常态。结构性调控政策可以创造新市场,引领新需求,系统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平衡经济增长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于货币政策,叶小杰认为,会议强调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预期将在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结构性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这也是近年来一以贯之的主线。
      
      姜松称,货币政策稳健的总基调会继续延续,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会进一步筑牢,以保持合理流动性,收敛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体系,有效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下半年物价还会持续处于温和状态,货币政策在降息与降准方面都有空间。着眼于支持银行在三季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降准有可能在9月底之前落地,MLF利率则有望在四季度下调。与此同时,下半年针对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以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发力,在6月上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的基础上,其他政策工具额度也有上调空间。下半年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坚持稳健基调,不搞‘大水漫灌’,保障物价与汇率基本稳定,兼顾短期与中长期均衡、内外部均衡,为国内需求恢复提供稳定且相对宽裕的金融环境。”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向中国经济时报分析称,将继续保持货币总量的稳定增长,8至12月有2.8万亿元MLF到期,央行可能选择在三季度降准0.25个百分点。
      
      关于财政政策,叶小杰称,强调减税降费,意味着下半年将继续采取措施,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有利于刺激消费。
      
      王青还分析认为,财政政策是下半年稳增长的一个主要发力点。在上半年新增1.2万亿元减税降费后,下半年针对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还将出台一定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为支持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三季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将全部发完。四季度视实际需要,有可能在现有7399亿元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额度,稳定基建投资资金来源。







    ( 本文观点仅代表专家本人的观点,与学院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