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财经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扎实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走深走实【2023年10月19日】
    日期:2023-10-19
      张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加以推进。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在强化组织领导、课程教学、师资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勇担服务国家战略和财政中心工作的新时代高素质财经人才。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申报上海市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统筹推动学院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二是坚持制度先行,夯实工作基础。出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全面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责任制,细化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将研究生思政教育纳入学院思政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完善评价机制。完善研究生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评价指标中纳入思想政治评价维度,动态把控思政教育质量。发布《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加强教学督导,形成听课、督导、评价、提升的闭环联动,不断巩固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一是上好“开学第一课”,系好第一颗扣子。学院党委书记带头上好“开学第一课”,引导研究生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正确认识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励志气、强骨气、固底气。

      二是对标对表抓质效,系统推进立体化思政教学。加强调查研究,先后与中央财大、南京大学、财科院、广西财经学院等院校开展系列调研,了解其思政课程建设情况,构建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教育“四位一体”思政课程体系。秉承“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举办课程思政研讨及师资培训,开展教学创新与改革,深挖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在探讨专业问题时开展诚信教育、国情教育和财经伦理教育。2023年,学院立项建设《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等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强化示范引领和资源共享;研究制定形成《研究生课程思政落地规则及示例》,并应用于45门研究生课程教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基本形成。

      三是利用学院优势,打造学院特色思政教学。搭建“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等优质教育产品供给平台,持续输出优质教育成果;充分发挥中国商飞、汇付天下等现场教学基地作用,将《财务报表分析》《智能财务理论与实务》等研究生课程搬进企业,运用现场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打造具有国家会计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四是注重“特色+转化”融合,切实强化实践育人。依托上海市财政局、安永华明、浪潮集团、天职国际等实践基地,开展“研究导向型实习”,拓展实践课程,落实思政教育的方法路径,锻造研究生研究会计理论、处理资本市场前沿热点问题能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反馈,94.31%的受访研究生认为,学院“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95.61%的研究生认为,学院专业课程很好地融入了思政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格局

      一是强化能力建设,打造一体化师资队伍。配齐建强思政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选配专职师资团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党政领导、相关领域专家等构成的“大思政课”师资团队。提升学院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成立思政课程开发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建设专题小组,利用线上线下培训、会议研讨、集体备课、调研学习、先进观摩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轮次教师培训,引导专业教师掌握思政育人规律和科学方法,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二是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履职能力。制定加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每年组织新晋研究生导师参加培训,严格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提升导师开展思政教育、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选优配强教育管理队伍,强化思政育人实效。秉承“人人都是班主任”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党性思想红、业务能力精、工作作风正的教育管理队伍。不断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管理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入学教育、“一对一谈话”、座谈会、班团会、就业帮扶等活动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思政教育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反馈,95.62%的受访研究生认为学院“导师、辅导员、思政课老师和其他人员很好地起到思想引领和协同育人作用”。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打造品牌化思政教育示范样板

      一是抓牢关键节点,提升专题教育实效。把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培养节点,抓住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开展“党委领导讲思政”“国旗下讲话”“初心之旅”“诚信之旅”等鲜明体现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专题思政教育教学活动。

      二是凸显“诚信”理念,打造学院特色文化。突出“诚信”教育理念,将“诚信”纳入研究生系统性、全局性培养规划,发放《研究生诚信手册》,组织开展学术诚信、考试诚信、诚信演讲比赛、诚信辩论赛、诚信现场教学等诚信文化建设活动。

      三是强化支部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强研究生“四强”党支部建设,挂牌陈云纪念馆、上海国家安全教育馆思政教育基地,与上汽大通、上海税务第二稽查局等用人单位开展党支部联学共建,打造“SNAI青年思政大讲堂”“影视力量”“围炉夜话”“红色青年讲堂”等思政活动品牌。

      四是构建多元平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开展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国会大学堂”等高水平学术平台引领作用,组织参加“志愿服务进博”“地铁站交通引领”等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校园健康跑、校园文化节系列文体实践活动,推进思政教育与体美劳育的深度融合。依托学院“员工关爱项目”,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研究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心理健康、学术诚信等内容,提升研究生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