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新闻网: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第十一届管理会计年度论坛【2023年11月29日】
日期:2023-11-29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张炜)11月26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远光软件、元年科技协办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十一届管理会计年度论坛顺利落下帷幕。本届管理会计论坛的主题为“数据资产:入表与应对”。论坛解读财政部最新相关政策,聚焦数据资源的会计问题,探讨企业的应对措施。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院长卢文彬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并列作为生产要素。预计到2025年时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创新引领的发展能力大幅度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卢文彬
卢文彬表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要真正实现数字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数据资产化是先决条件之一。只有构建数据资产的价值体系,才能更好地释放数据价值,提升获客、改善体验、科学决策、缩减成本和降低风险,助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数据资产入表是数据资产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数据富集性企业关注的焦点,通过入表的形式对企业的数据资产进行确认,可以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费用,由损益类变成资产类,改善企业的盈利表现,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真实盈利情况。同时也可以体现企业的资产价值,改善资产负债率,满足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需求。财政部8月21日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就企业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作出规范,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数据资源确认为资产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困难,需要加以研究,在财务报告的公允呈报和避免扩大营运管理空间上寻求平衡。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十一届管理会计年度论坛
在成果发布环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晓红带来了《数字经济与数字资产交易》新书发布讲解分享。她介绍说,《数字经济与数字资产交易》一书是由我国立法专家和经济学家朱少平主持编写,全书以“纵览全球、透视中国”的设计思路,试图探究数字经济和数字资产交易的基本原理和发展逻辑。全书共10章,第一板块涵盖“数字经济的概念和特征”“数字化基础设施”,一个重要的判断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第二个板块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使得整个产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板块涉及“数据交易”和“网上交易”,数字经济的本质特征最终体现为市场化交易,涉及数据的加工、确权、入表、披露,以及各类交易的数字结算;第四板块为虚拟币与国家政策、数字治理、数据安全,包括国家对虚拟币的政策和管控,这些都是数字经济运行的配套体系。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白晓红
白晓红表示,过去十年中,中央提到经济的双循环、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大课题。从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重要现象,比如消费需求不足、产能过程和产能不足“两难困境”,引发我们思考能否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进行交易。
对此,朱少平提出“新交易”模型:第一,新交易更多要在成本之下的“增量交易”上做文章,现有的商品生产过程是完成生产之后才进入到消费,“成本+利润”定价模式这一传统的商业模式在物联网下、在产业链生态下、在个性消费需求下、在数字化交易下已经被彻底打破。第二,新交易使得上下游企业产生新的闭环,催生新的生产模式、定价模式和交易模式。第三,新交易本质是一种数字化交易,未来的消费场景有数字交易的平台支撑。第四,新交易的另种性质数据资产化和资产证券化,而资本市场新的生产要素调整,最终会落点到企业资产结构的优化,即数据资产的要素化、资产化和资本化,完成数据的资本化的价值再生产过程。第五,新交易破局必然依靠新的商业文化创设。这是本书的特别贡献。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十一届管理会计年度论坛
本书《数字经济与数字资产交易》与《数字经济与资产证券化》是姊妹篇,将于12月出版。作为本书的作者之一,白晓红认为,如何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以成倍的效率降低成本,以乘数级的效率提高经济资源的产出效果,是我们当下需要研究的问题。近期国家提出了“数字财政”的概念,其“大会计”基础是国家资产负债表,而国家资产负债表是最终由产业和企业所构成,在原来土地市场、知识产权市场、资本市场之外,构建新的“数据市场”,必将为宏观经济注入新动力、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要素基础,在微观经济层面将为“企业资产负债表”提供优化的空间和工具。在数字经济与数据资产之间,包含着数字产品、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安全、数字货币、数字治理等一系列新价值、新逻辑和新规律,有待于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入实践、探讨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