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会计报》:服务注会行业新举措 赋能企业数字化进程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一届众华青牛论坛综述【2023年12月1日】
日期:2023-12-01
■ 本报记者 刘海玲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众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众华青牛论坛日前举办。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各兴表示,服务注册会计师和行业始终是学院的重要任务。2021年财政部发布相关意见,明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要重点在服务注册会计师行业方面,打造专科优势。此次论坛是学院首次尝试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举办的高层论坛,也是学院服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项新的举措。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张各兴表示,此次论坛围绕国际化和数字化两大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走出去”也是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VUCA 时代【VUCA 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国际形势走向,充分意识“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沿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路径向纵深推进,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数字化都是所有企业的必答题。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希望论坛能够为企业国际化和数字化进程起到赋能的作用。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陆士敏表示,信息化浪潮不断袭来,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影响审计和会计业务,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将加速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战略实施,加快审计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大信息化数字方面的资源投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数字化服务,以数字化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业财融合。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将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战略政策,持续储备国际化专业人才,建设国际化业务专业团队,积极打造国际化业务产品线,做精做专,在帮助客户的同时,持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实现自身的国际化目标。
新机遇与新挑战
此次论坛设置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下的危与机”以及“数字经济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两大主题演讲环节,邀请专家分别就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形势、国际经贸环境、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字化转型、数据价值挖掘、人工智能等话题进行分享。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原所长梁桂宁以“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的新形势”为题表示,从对外贸易来看,国际贸易“碎片化”已经成为常态,外贸企业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在产品研发、生产、物流等方面积极做出调整和改进。从对外投资来看,全球跨境投资格局加速调整,产业链供应链总体呈现短链化、近岸化和友岸化的态势,从“效率优先”向“效率和安全并重”转化,部分国家强调供应链安全自主,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和调整产业布局。
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玉照分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他表示,中国全球化之路进入新阶段,出现了许多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结合自身海外田野调查工作经历,他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说明了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认识当地社会、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发展经验”、如何更好地与当地社会相处以及如何解决海外工作“四大生活难题”等挑战。
世界贸易组织教席、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黄建忠通过大量的数据,结合系统的理论,介绍了国际经贸新环境与我国对外开放新特征。他表示,以往世界三大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欧美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相对闭合的,研发、制造、消费形成自成一体的体系。而亚太地区研发能力并不足,消费能力也不旺。近年来,在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芯片作为基础的工业化,以及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影响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的半成品、零配件的加工体系呈现出更多的投资和贸易的机会,受到全球关注。
信息技术赋能数字经济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围绕“数据要素流通与产业发展”表示,公共数据是规模最为庞大的数据类型,占全社会数据资源总量的比重高达 80%。公共数据是我国数据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不仅数据规模海量,而且是高质量数据的供给源。从政府角度看,公共数据开放的要求虽然很早就已经提出,部分地级以上的城市进行了数据开放,但总体还是坚持安全审慎的原则。地方政府从数据安全的角度,开放的数量、质量、颗粒度、标准还远远不能满足千行百业对公共数据的需求。“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明确公共数据除了开放、共享之外,还可以采取授权运营的方式进入流通市场,相信能够使公共数据回归数据发展、数据管理、数据流通、数据价值释放的定位上,让公共数据真正发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的作用。
上海电信副总经理胡伟良对信息技术赋能数字经济进行交流。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11年显著高于GDP名义增速,实现量的合理增长。数字产业化规模与产业数字化规模的二八比例结构较为稳定,促进了质的有效提升。数据的全要素率已经从 2012 年的 1.66%提升到2022年的1.75%,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起到了关键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的探索不断涌现,数据要素的价值进一步释放。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加快,呈现出三个关键特点: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成为推动数字化创新的内生动力;二是连接、算力、能力服务融合成为推动数字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三是信息服务和经济社会运行体系融合成为推动数字化创新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