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人工智能大模型助推智能财务新发展【2023年12月10日】
日期:2023-12-10
12月9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石油、金蝶集团、元年科技、艺赛旗、中兴新云、科大讯飞、用友公司、浪潮集团、经邦大数据、汉得信息、汇付天下、复星集团、申能集团、浙能集团、唯你科技、久其软件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智能财务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落幕。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助推智能财务新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智能财务基础理论以及智能财务生态发展等议题进行分享。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院长卢文彬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工作。智能财务的成熟应用,拓展了财务的职能,提升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财务决策与分析逐步向智能化迈进,推动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介绍了2023智能财务发展暨智能财务研究院年度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法规的引导以及智能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涌现不断助推了智能财务发展。智能财务方向的研究更加深入,与数智化转型、管理会计、业财融合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智能财务论文持续发表,许多高校陆续设置了与智能财务相关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一年来,学术界针对ChatGPT对会计的影响、智能财务系统的建设、大模型影响下的企业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等热点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涌现了许多观点。
刘勤介绍,今年是智能财务研究院成立五周年。2023年,智能财务研究院围绕基础问题研究、关键技术跟踪、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规范建设、智能产品研发、应用实践探索、研究平台构建以及生态环境构建等八个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对于智能财务和研究院未来发展,刘勤表示,当前智能财务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智能财务关键名词、术语缺乏权威的定义与解释,二是类似RPA、chatGPT这样的通用智能财务产品相对缺乏,三是大学财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当前企业智能财务应用需求,四是需发挥最佳实践的示范作用以避免智能财务系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五是智能财务系统应用带来的新风险需识别和应对,六是智能财务相关的人机协同模式需进一步创新探索。
当天,第四届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揭晓。第四届智能财务最佳实践奖项自2023年6月启动,共收到60家机构报名申请。经过初评、复评和大众投票,最终确定各类奖项获奖名单,共25家单位荣获相关奖项。
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最佳网络人气奖获奖单位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智能财税创新奖获奖单位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财务最佳实践RPA创新应用奖获奖单位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永耀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智能数据应用奖获奖单位为: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智能财务共享奖获奖单位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航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
智能财务最佳实践年度综合大奖获奖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TCL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