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联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国际化高端财会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本培养项目历时两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将依托在企业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经验和研究成果,根据企业国际化财会人才能力框架要求,设计符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块体系,旨在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兼具专业财会知识、通用商业意识和跨学科融合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财会人才。目前,本培养项目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已顺利完成两次集中培训,学员在国际化理念、全球化思维、跨文化交流和专业化管控能力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升,现精选出班级学员在课堂的心得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课堂上,我非常荣幸可以听到姜跃生老师的授课,姜老师深入浅出的对国际税改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进行了讲解,可谓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授课内容引用了中国五矿、中国建筑、阿里、华为、奥本海默等经典案例,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五点最深的感受:
第一点是我国国际税收改革发展的瓶颈,不仅是专业人才的缺失,更主要的是对国际税收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尤其是对西方思维的理解,需要去理解国际税收制定者的思维逻辑。
第二点是对合同、税收法条的学习判定,不仅要考虑专业层面,还要考虑非专业层面,讲究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匹配,要加强思辨能力。
第三点是了解了Amount A和Amount B的原理、步骤、计算,normal profit和residual profit的计算方法,以及双支柱模型二收入规则里QDMT到IIR、UTPR以及支柱二中的应予征税规则STTR。
第四点是强调了国际税收中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包括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性无形资产和销售性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五个确认阶段。
第五点是税收协定的具体条款,居民和非居民的判定,常设机构的三个判定、调减、准销、代理人、境外合同拆分的判定。
姜老师还对我们中国化学工程跨国税收方面提出了从明年开始要更加注重国别报告准确性、加强RCEP中价值增值部分条款学习等建议。姜老师的课程,打开了我学习国际税收的大门,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明白要结合国际形势及经济形势变化,从思维方式⻆度理解国际税收的政策制定根源及步骤,培养了我学习国际税收的兴趣,并且对税法法务有了更精确的判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最深的是,掌握了学习国际税法的思维方式。
作者|陈得星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国际化高端财会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科研院
(供稿:合作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