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石油、金蝶集团等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智能财务高峰论坛在上海落幕。论坛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调查报告》,报告调查了全国1386名企业财务人员对智能财务未来的展望和现状描述,结果显示,只有369人认为最终财务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主,智能计算机辅助”,其余1000多人均认为未来财务管理方式是“人机一体化协同管理”。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助推智能财务新发展”,邀请智能财务领域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智能财务基础理论以及智能财务生态发展等议题进行分享。
报告截图。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投票人认为最终财务管理模式将是“智能计算机取代人类专家”的比例高于其他收入规模企业的投票人。也就是说,越大公司的财务人员越相信“计算机会取代人类财务专家”。
报告还显示,除了收入规模在50亿元到100亿元的企业外,企业智能化水平与企业收入规模基本呈正相关趋势,企业收入规模越大,智能化水平也越高。相较于2022年,收入规模在50亿元至500亿元的企业智能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增长率均超过了10%,而收入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企业智能化水平反而有所下降。
报告截图。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供图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介绍今年是智能财务研究院成立五周年。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法规的引导以及智能流程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涌现不断助推了智能财务发展。尤其是最近一年来,学术界针对ChatGPT对会计的影响、智能财务系统的建设、大模型影响下的企业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等热点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涌现了许多观点。
刘勤认为,当前的智能财务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智能财务关键名词、术语缺乏权威的定义与解释;二是通用智能财务产品相对缺乏;三是大学财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当前企业智能财务应用需求;四是需发挥最佳实践的示范作用以避免智能财务系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五是智能财务系统应用带来的新风险需要识别和应对;六是智能财务相关的人机协同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