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 > 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程永晓:大人虎变 君子豹变
    日期:2024-01-04


      「 将近30年的创业过程,也让他亲历了中国的几个经济周期,见到过很多企业的起起落落。“看到过跨国企业的崛起,看到过很多中国企业异军突起,也看到过很多知名企业家最终默默无闻,变成普通人。” 程永晓感慨道。」

     

     

             19期B班 程永晓


      对19期金融财务B班程永晓校友的采访,是在最后一刻,才把采访对象成功点燃起来。
     
      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捕捉到程永晓校友的内心精彩之处。
     
      这个时候,他给人的感觉是,在睿智而内敛的外表深处,是一只眼神犀利,蓄力爆发的豹子。
     
      程永晓创业很早。
     
      1994年,他就已经创建自已第一家专注于芯片进出口的贸易公司。还开设了自已的数字电路工厂和模拟电路工厂,当中经历过几次转型以后,他成立了东胜物联网公司,进入最新的物联网领域。
     
      程永晓在电话里这样说。几轮狂飙突进的岁月,和中国经济经常突如其来的风险周期。让程永晓在判断商业机会时,更为老辣。
     
      但是,也经历过无数的迷茫时刻。在遇到瓶颈。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的公司的业务规模始终上不去,一直是一个躺平的状态。2020年,他决定重回商学院读书。重新整理企业的经营思路之外,也建立新的人脉和人际网络。没想到,这成了他最具有回报力的一笔投资。
     
     
     
    与众不同的商学院和最有用的课程

     
      程永晓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是《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在课堂上介绍拖/拉式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平行研发和供应链体系优化的思想,突然间让程永晓想到了自已的企业。
     
      “我的企业做的是嵌入式系统,既有软件的部分,也有硬件的部分。以前的模式,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开发。时间非常长,如果没有六个月,也经常会有四五个月左右。”
     
      这么长的研发周期,在成熟发达的欧洲和美国市场可能还行得通。因为成熟市场需求往往是稳定和成熟的,最多是优化和迭代。
     
      但是在中国却行不通。因为中国市场本身不是一个最终市场,而是一个制造商市场。 这样的话,客户本身也是根据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研发产品。如果没有“SPEED TO MARKET”的话,往往一个系统开发出来,终端市场的需求早已快速变化了。除了有巨大的研发和开发成本外,往往还会错失很多的市场机会。
     

     

      “凡墙皆是门”,是上课时学习到的一个醍醐灌顶的打法,程永晓在课堂中立刻领悟到自已企业的巨大优化空间。他回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对公司内研发流程做了改革。
     
      “现在所有的软件都是模块化的,而不是要从底层再一行行的写代码出来。成熟的模块又全部都是标准化的,所以开发人员现在只要调用标准模快,然后聚焦在迅速的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上,而不是代码开发上。在软件部分实现流程再造的时候,硬件的研发也进行了改革。”
     
      “以前工程师在设计硬件方案时,往往会有自已的喜好,一个工程师一个品牌。例如用哪些电子元器件是不统一的。如此以来,一是给我们的供应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二是产品之间不兼容、不统一。如果一个已经成熟的产品想再优化,若因为元器件之间的磨合问题,那就变成大工程了。” 程永晓说。
     
      “现在经过硬件部分流程的梳理后,在底层的元器件库上实现了统一和标准化。那么,工程师在设计板块的各个模块时,用的就是基本一致的元器件,除了减少各种板卡上的问题之外,大大加快了设计的速度。降低了对供应链管理的难度,还减少了很多测试和反复修改的问题。元器件统一后,对公司的采购成本也提供了巨大的优化空间。更集中的订单,更少的品类,更少的库存,大大节省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现在对程永晓而言,接到客户的需求后,很有可能在产品设计上,只需重新设计,甚至直接更换一块标准化设计的主板,就可以直接出货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一堂课,对程永晓来说,是震耳欲聋的声音,是革命性的理念。

     
      “这一改革,不仅仅是供应链管理和流程再造,而是升级了我的企业的运营方式,大大提高了我们敏捷交付的能力。”程永晓说。
     
      在流程再造之前,他的企业给用户供货,往往需要4-5个月以上,现在只需要2—3周就可以快速实现。而供应链的改革,至少给公司节约了20-30%以上的成本。
     
      “服务致胜”的课程也给程永晓校友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从前端的售前、售中、售后到中间的产品解决方案,到客户服务,全部进行了优化。
     
      因为底层的操作系统是自已的,需要授权下游厂商的技术人员进行开发。但过去,往往是用一种“技术人员对技术人员”的沟通模式进行。如此以来,海外客户的时差便造成了沟通效率的大幅降低,产生损失。
     
      “服务致胜”这个理念,也点亮了程永晓的灵感。 他把之前的技术支持这种客户服务类型的工作,重新设计成了一个服务模块。表面上看只是文字上的调整。背后却是巨大的商业理念上的转变。
     
      “以前我们是先做授权,然后在产品端遇到问题,专家再介入,为客户解决难题。平时,更多是普通的技术人员在与客户对话。这一流程,使得下游厂家开发时,流程变得很长,信息也因此递减。当专家介入时,下游客户的需求可能已经经过了层层翻译,导致信息失真很严重。” 程永晓说。
     
      “流程变革以后,专家前置,在第一时间与客户接触,接收到客户的核心需求信息,让专家能够第一时间提供解决方案。这样,就极大的改善了整个再开发流程,使其变得紧凑起来。”
     
      在参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课程之前,程永晓其实已经攻读完一个EMBA课程。所以他对企业管理部分的课程,并没有过高的预期。从实体企业来说,管理学理论在最近的十几年以来,并没有出现过颠覆性的理念。
     
      但是让程永晓惊喜的是,上国会与凯瑞合作金融财务EMBA的课程深度,完全超越了一般商学院的课程。
     
      “这说明学校在设计课程时,是让同学们过来认认真真学习的,而不是完全让同学们social的。这一点让我感受特别深刻。”
     
     
     
      某种程度上来说,程永晓成为上国会的优秀校友,并非偶然。因为对于每一个教授来说,传递知识时,何尝不想看到这些最新的理念,在实践中获得巨大的成功、产生巨大的生产效率呢? 某种程度上,商学院正是这样教与学彼此成就的。
     
     
    让墙上的美女变成现实
     
      从上国会毕业以后,程永晓也有了更为宏大的计划。始终藏在他心底的一个梦想也重新被点燃了。
     
      “我想让我的公司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让墙上的美女画变成真实的美女。”他在电话一头说。
     
      为此,他诚心聘请了自己的同学成为CFO, 然后目前正在引入薪酬激励顾问公司,为企业设计全新的激励体系,让公司重新走上了增长的轨道。
      
      到目前为止,东盛物联已经有20,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100多位驻厂研发工程师,50多项国家专利,而服务的3000多位客户也已经是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在全球有100多个协作生产基地。在东胜物联的合作伙伴里,不乏有亚逊云服务(AWS), 微软蔚蓝(AZURE), SILICON LABS这样的全球性翘楚。
     
      《周易》革卦曰:大人虎变,君子豹变。
     
      古人早就用豹变来形容君子的成长。因为君子像豹一样,出生时弱小而无助,但是经过自己修养、求知,最终像成年的豹子一样,矫健而美丽,成为一个优秀的精英。
     
      人变成什么样子,往往不光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外界环境和经历对人的改变同样算得上“鬼斧神工”,一个人最终意志和状态的形成,有时候会因为一个人决定,有的时候是一件事,有些时候会是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而经历对人的改变最大,信仰则具备对人重新塑造的能力。
     
      经历了近30年的创业旅程后,程永晓已经蓄势待发,紧盯着自己的目标,正在准备进行再一次漂亮的猎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