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动态 > 专家观点
    行业观点:叶小杰|《中国经济时报》:暂停限售股出借有助提振市场信心【2024年1月30日】
    日期:2024-02-13

    ■ 张炜

    中国证监会1月28日宣布,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进一步优化融券机制,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根据安排,第一项措施自1月29日起实施,第二项措施自3月18日起实施。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新规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市场“三公”,减少做空力量,抑制市场波动,提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

    根据原有政策,限售股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出,出借的证券到期后,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将收回全部股份,仅获得出借收益,并继续作为限售股管理。不过,限售股出借在市场上存在较大争议。去年9月,某新股上市并同步被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当日就遭遇450多万股融券卖出,其中,转融通共借出券的股数与该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的战略配售资管计划持股数量正好相当。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允许限售股出借的初衷是改善新股上市初期流动性,抑制价格过度波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各种乱象,包括限售股绕道减持、合谋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允许限售股出借,不仅带来信息不对称,而且缺失公平性,往往成为股价下跌的诱导因素。在当前A股连续走弱的背景下,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紧迫性。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是一项回应市场呼声的积极措施,对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限售股出借,本意是在资本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借出股票增加市面上的股票供给。但最近一年来,资本市场波动较为剧烈,投资者普遍蒙受了损失,限售股出借会加剧价格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是不利的。因此,中国证监会宣布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体现了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罗啼明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是一个重大利好,将大大减少市场做空的力量。有的大股东原先出借限售股来达到做空的目的,现在做空的难度明显增加。新规定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让市场上的多空力量达到平衡甚至开始逆转。其二,对于那些已经借出的限售股,其融券出借行为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这些股份将加速“还券”,最终变为可购买的筹码。其三,管理层这一果断举措的出台,有助于提升多头的信心,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据罗啼明分析,新规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可明显降低融券效率,制约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这将给各类投资者更充足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有利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上已经对融券业务完善进行了安排。这次再度强化融券监管,意味着从监管的角度为资本市场走出向上的走势保驾护航。新规健全了融资融券制度的一些漏洞,体现出监管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上进一步降低了融券的效率,减少了对市场做空的力量。“在当前市场关键时刻,证监会提出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以及降低融券效率,有利于推动行情进一步回升,也体现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思路。”他说。

    叶小杰还说,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需要多措并举。一是从投资端入手,引入更多长期资金,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只有创造增量,才能带动存量。二是从融资端入手,动态调控IPO发行节奏,防范大型IPO的“抽血”效应,同时需要进一步抑制大股东的减持冲动。三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20240213210914939

    20240213210914939

     

    ( 本文观点仅代表专家本人的观点,与学院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