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动态 > 专家观点
    葛玉御:个税年度汇算又来了,看这一篇就够了
    日期:2024-02-27

      

    640


    葛玉御,经济学博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经济系主任,“一带一路”会计研究中心秘书长。2019年12月-2021年1月于财政部条法司挂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课程教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访问学者;中宣部对外文化类专家;世界银行特聘机构知识分享(OKS)课程专家;上海市市级机关青联常委;第一财经《解码财商》解码人;荣获“青浦区青年五四奖章个人”称号。

     

    一年一度的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又来了!那些大年初五去财政部视频号留言祈福许愿说要交45%个人所得税的家人们,是时候展示你们的实力了!


    一、为什么要做个税汇算?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四种所得实行合并征收,也就是要按年算总账,统一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来算税。但问题是,取得这些收入时首先要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而为了征管上的便利,以上四种所得各有各的预扣预缴方法,比如工资薪金按照3%-45%累计预扣,劳务报酬则适用20%、30%、40%的预扣率,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适用20%预扣率,这样一来,预扣预缴阶段交的税跟按年算总账要交的税很可能不一样,需要通过第二年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尤其考虑到有些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可能填报不全,或者发生了在年度汇算期间才能确认扣除的大病医疗费用,又或者之前有公益捐赠没有扣除,就需要通过年度汇算查缺补漏,把多交的税退回来,把少交的税补上去。


    二、你要不要做个税汇算?

    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预扣预缴阶段有没有老老实实交税?如果没有,抓紧去做汇算。第二、已预缴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该退税且申请退税的,去汇算。第三、2023年综合所得收入超过12万元且汇算需要补税金额超过400元的,必须汇算。
          除此之外,年收入不超过12万的中低收入群体,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补得不多的,收入来源比较单纯预缴跟应纳一致的,以及有退税但是非常大气不想要的,就不用麻烦汇算了。


    三、怎么做个税汇算?

    打开个税APP,接受税务机关提供的“预填报”服务。接下来的事儿非常简单,你都不需要懂个税,你只需要懂一件事儿,就是点击右下角的“下一步”,一分钟之内出结果,该退税就退税,该补税就补税。
          当然,如果你真的懒得亲自操作,也可以找单位帮你代办。原来请单位代办你得在4月30日前与单位确认委托关系,今年开始不用了,理论上6月30日年度汇算结束前都可以。时日很长,但也不能随便浪费时光。实务中很多单位都会被主管税务局“建议”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本单位员工的年度汇算,避免所有单位扎堆汇算“拥挤”,征管上比较清爽。
          说到避免汇算“拥挤”,今年汇算延续了过去两年效果不错的“预约办税”机制,唯一的变化是考虑到今年春节比较晚,把预约办税的起始时间调整到了2月21日。那些着急在汇算初期3月1日—20日就办理汇算的,不管是想退税,还是喜欢凑热闹,记得提前预约。
          在上述这些简单粗暴的操作背后,要把个税年度汇算做好,还是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核对确认收入和各项扣除信息准确完整。特别是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从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把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这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是重要利好,千万不要漏填。当然,更不能多填。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会涉及到夫妻分摊扣除,赡养老人可能会涉及到兄弟姐妹分摊,分摊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00%。近两年税务局在个税年度汇算检查中发现,有部分对同一个娃爸爸扣除100%,妈妈也扣除100%的情况,不管是因为无知,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试探”,一经发现都要补税、加收滞纳金。此外,如果在2023年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捐赠,或者在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试点的36个地区购买了个人养老金,没来得及扣除的要完善信息,补充扣除。今年汇算申报表项目预填内容也进一步拓展了,税务局可以为纳税人提供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和个人养老金信息预填服务。
          二是有年终奖的朋友们,去年计税方式选了单独的,记得重新选择一下合并,看看哪个更划算,年终奖可以交个税,不要交冤枉税。但如果去年选了合并的,就没啥可折腾的,躺平接受命运的安排。
          三是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股权激励单独计税的优惠已延续至2027年12月31日,今年汇算公告对纳税人一年内取得两次及以上股权激励,尤其是从不同单位取得股权激励的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多次股权激励合并申报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四是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依法及时办理年度汇算。2023年税务机关显著加强了对个税年度汇算的检查力度,公布了一批没有及时办理年度汇算补税或弄虚作假虚报收入虚报扣除的案例,个税APP上很贴心地给大家准备了其中15个案例,值得围观。有抱着侥幸心理两三年不做年度汇算补税“考验”税务局的,有虚报专项附加扣除“糊弄”税务局的。比如,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需要父母至少有一个年满60岁,老王的爹妈都很年轻,于是找了一个六十多岁的亲戚当爹填上去,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税收上也不能忍。再比如,明明没有娃的凭空造娃,没有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自己动手办个假证,明明住在自己家里还要跟他爹签个协议假装租房说“我跟我爹活得就这么清晰”,更有甚者有真的“勇士”给自己编个大病……这些“机智过人”“才华横溢”的小骗子被查出来之后,认错态度好的“首违不罚”,死不认账的补税、滞纳金、罚款三件套,非常全面。税务机关明确会对错误填报专项附加扣除和未申报补税未足额补税的加强监管提醒,今年的汇算公告里对那些该补税没有补足的,也明确了税务机关怎么给你送达文书,来督促你老老实实补税。
          说到底,依法纳税才能落袋为安,毕竟那是你辛辛苦苦挣的工资,又不是巧妙中的两个亿彩票。


    (供稿:教研部 作者:葛玉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