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领军学员说|数字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
    日期:2024-02-27

    本文首发在《中国会计报》2024年2月9日第11版。作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云南省第二期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云南财经大学林雁、张杰 。

     2023年6月13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发布的“2023年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结果”显示,“数电发票”“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财务云”等技术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最为突出。面对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宏观环境的持续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行变革以应对快速变换的职业发展需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需求分析


          为分析当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本文通过各个渠道获取了智联招聘网和前程无忧网2023年8月15日至9月15日期间发布的986条有效数据。

    通过分析可见,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以及数字技术的逐渐应用,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需求也更加特殊和精细。从特殊需求项目来看,需求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内部控制与风险、表达能力、审计、学习能力、财务共享经验。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类教育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财务风险意识、数字化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和较强职业道德水准的专业化人才。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会计人才培养需要聚焦职业道德素养、才干素养及智能素养等新素养的培养。此类要求是迫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的关键因素。



    培养模式的重构

    ——会计人才培养理念的重构。

    数字经济新时代,对于会计人才的教育理念应当在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结合新的市场需求进行重构和动态调整。

    一是加强诚信文化与职业道德的引导作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不断攀升,对于会计来说,相关信息的安全性以及来源是否可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加强诚信文化与职业道德的引导作用。

    二是加强开放性视野及战略思维的培养。以深度思考为特征的认知努力比会计教学模式(线上或线下)更为重要。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急需思维灵活且能够运用新兴技术及时提供决策信息的会计人才。具有开放性视野及战略思维的会计人才更容易表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职业判断预测能力。

    三是加强创新思维及数字化能力的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协同发展。这对会计人员的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是今后的趋势。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的重构。

    数字经济时代,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重点有所转移,应着重关注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当逐渐转变为通过清晰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从而实现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和提升。具体而言,其一,有针对性地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全面提升,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其二,进一步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由此培养出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会计人才队伍。

    二是深挖数智元素、创新教学手段及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应准确认识以往会计专业教育中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新教学手段、积极尝试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改进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教师应广泛收集多个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业务的案例资源融入课程基础知识。同时,面对复杂领域和新情况,高校还需加强对学生职业判断与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方面的培训。

    三是顺应国际趋势,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国际视野。这就需要积极改进传统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适应国际环境的会计课程体系。比如,积极推出ACCA、CGA 等世界知名资格认证课程体系。亦可考虑开设商业实践课程,如战略规划、风险分析和预测等。同时,需要积极关注国际会计行业发展动态,开设能及时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核心课程。由此,提升会计人才的国际视野,聚焦高端会计人才培养。

    四是倡导多元主体,创新校政企合作平台。

    会计人才培养还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可以推动学校与政府及企业联合办学,实现取长补短。在国家大力发展应用性技术教育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应与政府及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二者开展频繁的沟通和协作、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建立助学基金、开展课题研究、后续教育等活动,以有效促进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升。

    ——会计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重构。

    会计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应做出变革,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高度活跃的市场需求。建议从定量评估、过程全面评价以及质量优化三方面,构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一是准确客观的定量评估。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对高校会计教学质量的定量评估,十分重要。教学管理系统和网上教学系统是实现定量评估的重要手段。另外,基于网络技术构建的学生创新实习仿真实验平台,能够较好地定量评价大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

    二是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对各个主要学习系统中历史数据的分析,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课堂考勤、互动频率等,同时与实验实习阶段的过程记录相结合,把教师的教学过程记录用于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由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才能更为全面。

    三是市场导向的质量评价。为考量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是否顺应当下数字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可尝试从专业理论、实习实践及资格证书三大层面来进行评估,同时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从质和量上全方位考察评价。

    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须多方综合发力。发挥协调共进作用是趋势。高等院校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束缚,从改进教学方法、拓宽培养渠道、探索“产学研”融合的最佳路径,为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发力。

    640


    《中国会计报》2月9日11版


    (供稿:教务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