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领军学员说 | 蓝海战略下的会计职业教育——读《蓝海战略》有感
    日期:2024-03-07

    本文首发在《中国会计报》2024年2月23日14版。作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江西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学员,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唐琳。

    对《蓝海战略》一书耳闻已久。通读下来,感慨良多。书中说,“蓝海”中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也能在公共领域中大放光彩。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职业教育的蓝海

    蓝海战略的核心观点是要求企业、单位或项目将视线从供给一方转向需求一方,为需求方提供价值飞跃。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近二十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变迁。

    2006年,我加入职业教育领域。那时,国家致力于扭转职业教育是“压缩版”的本科教育这一不利局面。即便学情差异显著,但在2000年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直和本科教育大同小异,教学内容也大多相似。只是因学时的减少和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做些删减而已,考核方式也基本没有区别。这一现状使得老师教得累、学生学习效果一般。最为致命的是,毕业后的学生不被社会认可,找工作困难,竞争力也不强。

    结合蓝海战略的布局图分析不难发现,以前的职业教育与本科在同一个领域竞争,所注重的各项要素也大致相同。坦白说,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职业教育没有任何优势和特色,自然沦为“压缩版”的本科教育。

    如何改变困境?基于蓝海战略的分析框架,要考虑哪些要素是职业教育应当重点关注的?哪些要素应该适当减少?哪些要素是需要职业教育进行创造的?想要得出答案,必须从学情出发。

    职业教育机构中的学生通常具有“学习习惯不够良好、自信心不够充分、喜欢动手操作多于单纯听讲”等特点。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通常希望他们能够马上胜任工作岗位,而不需要企业再花大力气培训其专业技能。毕业时,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自身专业岗位的实务操作技能和职业领域的最新变化,增强职业适应力和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用人单位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应重点关注实践要素。同时,让用人单位参与培养过程,让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学到企业需要的技能。与之相反,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应该被弱化,教学中理论部分的内容应该相应减少。近二十年来,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普通教学模式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从普通教师到双师型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知识型”教学转变到“技能型、实践型”教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办学理念,走出了差异化发展道路。

    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篇章。202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出台,正式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该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至此,职业教育终于走出了本科教育的“红海”,开创了自己的“蓝海”。当然,目前“蓝海”尚未开辟完成,职业教育还要再接再厉。

    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蓝海

    多年来,会计专业的学生规模可观,几乎每一个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都开设过会计专业。同时,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职业教育领域,会计专业具备极好的发展前景。那么,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蓝海在哪里?

    从传统视角出发,本科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学习,掌握复杂业务的处理、融资投资决策等能力的综合型财会人才可能会应聘到集团公司、大中型企业。而职业教育更注重对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直接上手做账、处理日常业务,报税纳税最好也能一并完成。此类学生更适合中小型企业或是集团的分子公司等。

    看上去因起点不同做了大致的区分,但这是基于大数据、智能财务尚未席卷全球这一背景。当“大智云移物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后,财会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边界都将发生极大变化。顺应这一趋势,未来,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又该如何定位?

    2021年,不少院校将会计专业的名称变更为“大数据与会计”。财务机器人,智能财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等或许将成为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崭新机遇。目前,很多院校都已做出了大量调整。比如,从教学目标上,要求培养学生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能力;从课程设置上,增设了很多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课程也相应地因信息技术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高端会计人才,不仅需要思考学生的培养问题,同样要探寻未来财会工作的“蓝海”。审视自身,是否已经找到了未来的“蓝海”或者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这是我们应该仔细思考并积极探索的。

     

    640

    《中国会计报》2月23日14版

    ( 供稿:教务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