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濛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在这明媚的春光中,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企业班开班仪式在北京与上海两地同时举行。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参与活动的62名学员,与远在千里之外的59名同学实现了云端的首次见面。
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再启航
“财政部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高端会计人才是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下,要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着力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型、职业型、专业型、复合型、国际型五型人才。”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高大平表示。
目前,为适应实施新时代的人才强国战略,财政部对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进行优化整合,推出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基于此,她对全体学员提出3点要求:
一是要围绕五型培养目标,着力提升能力素质。五型中的政治型,要求学员强化理论武器,夯实思想根基。职业型要求学员践行诚信理念,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弘扬开拓创新精神,以实际行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专业型要求学员深耕专业知识,提升财会核心工作能力。复合型要求学员保持开放心态,推动会计工作融合创新发展。国际型要求学员扩展国际视野,为服务全球会计治理贡献力量。
围绕五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在3家国家会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财政部会计司组织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初步确定高层次财会人才培养能力框架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3个部分。其中,职业价值观包括政治素养、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商业伦理4个方面的能力要素;职业知识包括通用基础、商业财经、专业技术、信息技术4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职业技能包括思维认知、领导创新、沟通协同、时间与精力4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基于以上能力要求,本期班邀请了北京、上海两家国家会计学院安排具体课程。其间的6次集中培训将分别围绕各项能力要求中的1至2个专题展开,60天的课程将覆盖所有12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二是要珍惜学习机会,严格遵循纪律要求。作为全国最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培养项目,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历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一定的淘汰比例。高大平勉励学员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要有松一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为确保培训质量,会计司将进一步完善培养期间的管理制度。除了研讨报告和学习小结成绩将纳入毕业考核评分外,跟踪管理期间的课外阅读及自学课程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将纳入毕业考核评分。最终毕业考核成绩70分为及格线。
三是要主动顺势而为,积极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考试和学习并不是培养工程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为行业提供了进一步提升的机遇。
“希望各位学员在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更要心系会计行业的发展,勇担行业领军重任。”高大平说,要带好会计人才队伍,重视和加强本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精神培育和专业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会计团体。积极选择前沿和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认真配合和参与财政部组织的相关调研座谈、专题研讨等工作,为会计准则、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可持续披露等标准的制定和会计行业政策完善建言献策,为会计改革和发展添砖加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将教育、科技与人才单列一章,充分体现了智能化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企业班的同学们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叶康涛表示。
基于项目培养目标和学员的实际需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聘请一流师资,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确保学习取得成效,并能学以致用,产生行动效果。他希望大家珍惜本次学习机会,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加深对政策的理解,精进专业本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谋划推动所在岗位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所在单位高质量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将充分整合教学研究资源和多年来积累的人才培养经验,更好地赋能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卢文彬表示。
近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用人单位、参训学员、授课教师、资深校友广泛开展“问需问计”活动,并根据调研结果创造性地推出了产出式研讨培养模式,优化教育供给,提升培训效能。
时不我待淬炼提升
经过几天的学习,3位参训学员分享他们的所思所感。
“开班仪式上的宣誓环节让人印象深刻。”参训学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管理会计处处长李慜劼说。“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坚持学习,守正创新。”在学员代表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宣誓“三坚三守”。誓词响彻整个会场。
“转眼间,首次集训已经过半。这5天的学习让我深受触动、获益良多。”参训学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高级经理王隆隆坦言。
他将收获总结为3点:
一是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集训的目的不仅是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更重要的是心系会计行业发展、勇担行业领军重任,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学”字为先,淬炼“内功”。通过对数字化与数据资产管理、可持续信息披露等前沿知识的学习,以及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让自己认识到差距和不足,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要时刻带着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感,以“空杯”心态,坚持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人学,不断增加知识的厚度。
三是数智化转型迫在眉睫。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势不可挡。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相继涌现,并在会计工作中得到初步应用,也对会计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出必然要求。财会人员要直面“大智移云物区”所带来的挑战,主动拥抱新技术,不断推动财务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更好推动财务会计的职能拓展,进而创造更大价值。
参训学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物资中心副主任李国超说,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常常处于追随和学习的状态。在介绍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成立背景和运行模式时,授课老师谈及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过程中逐渐由追随者和参与者向主导者和制定者转变、国际话语权开始慢慢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及时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还要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勇担行业领军重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李国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