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在《中国会计报》2024年3月15日11版。作者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企业类)第七期培养项目学员,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牛艳丽。
在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七期班的首次集训中,我们齐聚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短短一周时间带给我诸多启发。
不论是会计准则的“前世今生”,还是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剖析,又或是对资本市场未来治理的解析……知识本身的价值可能有限,但更为重要的是,集训让我对财会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产生了思考。
顺应转型趋势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科技已在逐渐颠覆各行业的商业模式,平台企业不断复制无限接近于零边际成本的运营模式,以流量创造价值,包括金融、物流、生产制造、零售、餐饮等,传统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当下,核算和监督已不再是财会人员工作的全部。在战略管理、业务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等领域,财会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财会人员可以将重复性的工作交给机器人,从而释放出更多的人力、腾出更多的精力做财务管理、创造价值。
一是加强对财经政策、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应用,提出更多的指导性意见。二是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技能。机器人虽然能快速处理核算业务,但如果业务规则发生变化,比如业务场景改变、报税流程改变等,仍需财会人员依据专业知识对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三是拓展业财融合的深度及广度,实时掌握企业自身研产供销服各业务域的流程、变更、模式变化等。同时,对关注行业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提供更精准且更高质量的决策建议。
未来已来,智能化势不可挡。科技进步倒逼财会人员转型去做更能创造价值的工作,进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着眼于公司战略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财会工作更应立足于公司的整体战略,做战略落地中的决策参谋。
战略的制定、执行、反馈、分析等需要更接近经济业务实质的信息支持。经营实体中的信息源很多,包含研发、工艺、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实时产生各业务领域的经营信息(流)。但这些信息大多是碎片化且标准不一的。只有将这些信息整合、分析才能产生足以支持战略决策的数据。会计语言恰好是贯穿整个经营活动的商业语言,且是以货币计量的量化数据。这种属性决定了会计语言的有用性、可比性和及时性。同时,可通过管理会计工具产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财会人员将在战略管理中承担更多职责,持续推动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位一体转型,承接公司战略、引领业务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通过对同行业竞争对手财务数据的分析,为公司提供未来发展战略实现路径的数据支撑。二是通过分析产业链上下游的情况及公司在上下游利益博弈中所处的位置,为价格竞争策略及成本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三是通过对已发生数据的分析,阶段性判断公司战略执行是否有效,向决策层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进而确定持续经营目标。四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实时对经营异常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及时纠正战略落地的偏差,开展风险控制。
因此,在战略管理中,财会人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数据转化为经营业务语言,让战略制定者能够充分理解数据反映的实际经营情况;二是实现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让数据清晰反映业务经营结果及问题等;三是发挥预算管理职能,将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分解至各业务层面,为战略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注全产业链价值创造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某一环节的竞争,而是涉及整个价值链、产业链的全方位竞争。企业应着力提高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同时,不断延伸价值链的长度和广度,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在此过程中,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面向企业内部,财会人员需要与各业务领域协同,通过人物互联、物物互联,财务部门能够开展对每个作业的增值情况分析,并向管理层提供决策建议。面对产业链上下游,财务管理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建立产业链内资本市场。利用企业暂时闲置的资金向上下游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在提高资金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价值延伸。二是可以建立基于上下游客户的财务共享中心,打造合理的价值链内部交易价格变动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此外,面对当前的外部环境,财会人员应探索更多价值创造模式。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未来获得更多自由现金净流量,也需要在自身发展之余关注价值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进而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该理念要求财务高管应将工作重心更多地转向战略领域,思考商业模式创新、业务模式变革以及创新盈利边界等,在不断突破中创造价值。
《中国会计报》3月15日11版
(供稿:教务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