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领军学员说 |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会计力量
    日期:2024-04-01


    本文首发在《中国会计报》2024年3月22日11版。作者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上海优秀会计人才第九期培养项目学员,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毛金剑。


    新时代,新发展。通过参与项目学习,我们明晰了未来的高端会计人才是什么样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远景思维,激励我们思考、探索行动方案。


    数智赋能价值提升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财务与会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麦肯锡的研究报告(2017)发现,未来,以交易为主的财务人员基本上可以被机器所替代。而审计、外部关系、业务拓展却比较难被机器所取代。会计科技是支撑世界一流财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数字技术,包括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这些信息技术和与它们交叉的子技术将共同作用于会计核算、财务报告、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业务流程。

     

    今天,得益于会计共享在财务会计层面的推进、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现象虽已有所改善,但财务与业务领域间沟通的沟壑仍然存在。如何发挥财务部门天然的数据优势、推进财务数据价值的应用和挖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深入了解业务,主动拥抱业务,成为所在领域的业务专家,彰显财务对业务的支撑。

     

    另一方面,要应用数据、报表、算力模型以及丰富的管理会计工具,探索构建业财有机融合的智慧财务支撑体系。横向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纵向辐射各产品、各细分区域市场,开展价值分析,动态挖掘最细颗粒度的价值提升动因,深入推动财务与业务的互通融合,以推进价值提升的真正实现。同时,以开放姿态迎接数字资产入表的标志性变革。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盘点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质量、激活数据价值,推动数字资产的利用,探索建立以数据资源为驱动的新型管理模式。


    推动司库能力建设司

     

    库建设是当前中央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按照有关要求,所有中央企业必须在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司库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司库资金管理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资金流动,实现子企业银行账户可视、资金流动可溯、归集资金可控。

     

    从司库的本质及其实践出发,司库管理是现代企业资金管理不断深化的结果。

     

    司库管理能力建设是永恒的话题。司库建设与管理,不仅是单做一个系统,也不能停留在司库初步上线阶段,还需要持续深耕,进一步解决资金管理的深层次难点,持续加强资金管控能力。如在实现境内银行账户动态归集的同时,应该加强完善全球范围内统一配置和调度资金资源等能力。又如,结合企业经营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司库管理可以逐步体现在对战略调整、资源配置等业务的覆盖和引导上,不断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

     

    导入司库管理的企业资源战略配置,可以推动传统资金管理创新。其管理对象从资金扩展到包含资金在内的各类资源,管理方式从账户管理和资金集中扩展到资源管理、风险防控,从而更好地统筹发挥司库管理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一方面,在司库建设成功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司库管理体系落地,覆盖银行账户管理、资金集中、资金预算、债务融资、票据管理等重点业务,并有效延伸到境外企业资金管理,加强境外资金动态监测,确保司库管理的全覆盖。

     

    另一方面,动态配置和平衡考虑不同资金和资源。实现经营性活动以业务活动为核心,从业务起点到作业计量,再到资金收付款,有机匹配各环节资金资源;对于投融资活动,关注项目效益及中长期资金风险,推动资金闭环管理,实时研判相关金融市场信息,做好产业和金融之间供应链的协同,动态落实资源的配置和优化。

     

    打造一体化风控系统

     

    多年来,国有企业重大经营损失和风险事件仍时有发生。探究其中,有外在市场竞争的原因,更与企业风险意识淡漠、内部控制失效、企业治理缺陷等直接相关。防范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义。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需要打造内控、风控、合规一体的风控系统。

     

    首先,要深刻认识合规义务,严格履行合规要求,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国有企业更要勇于发挥大国重器的责任与担当,为获得股东、客户、产业链上下游等各方的信赖,对低碳生产、产品品质等合规导向率先进行承诺。

     

    其次,要严格落实违规经营及投资责任追究机制,聚焦主责主业,遏制具有合规隐患的增量贸易,清理融资性贸易业务,禁止空转、走单业务,严禁虚假贸易业务,确保守住风险防范的底线。

     

    再其次,要有效利用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业务源头、科学构建智能模型,完善债务风险、资金风险、投资风险、税务风险、汇率风险等各类重点风险管控,加强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自由现金流等关键指标硬约束。

     

    最后,要坚持夯实财务内部控制基础,细化关键环节管控措施,落实企业内部治理硬约束。

     

    屏幕快照 2024-04-01 上午11.29.42

    《中国会计报》3月22日11版

     

    (供稿:教务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