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领军学员说 | 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财务管理思考
    日期:2024-05-16

    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为期三年的江西省第四期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班第六期也是最后一期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集中学习已于2024年4月22日收官。收获不逐一述说,着重述说下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财务管理思考。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部署”。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与财务管理关联起来呢?如何通过财务指标考核指挥棒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呢?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方向。该指标体系从原来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可以更好地提高央企的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下,我们要加快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利润管理者”向“决策支持”“价值创造型”的转变,则可从聚焦“一利五率”,提升净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科研投入比等关键指标,加强财务管理职能建设,加强业务财务融合,发挥协同效应等方面着手。

    高质量指标考核常态化。一是持续培育产业对接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完善自身融资能力,提升投资带动比,优化业务结构,助力主业发展;二是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强化对亏损子企业分级分类治理;三是强化项目管理力度,加大“两金占用”管控考核,持续跟踪大额应收款项的督办,实现“两金占用”同比增幅不高于同期营业总收入增幅、年末“两金占用”占流动资产比重不高于年初目标,不断提升资产周转效率;四是强化“一利五率”考核指标体系,将资源配置向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倾斜,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效率双提升。

    推动财务管理体系重构。引导财务管理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推进财务管理从“经验依赖”转型成“流程驱动”、从“核算记录”转型成“价值创造”财务,提高数据洞察能力,财务管控能力,辅助决策支持能力,促进战略目标的落地。通过业务驱动财务,全流程业务系统集成推送至财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税务开票、认证、申报、款项支付联动,深度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了数据源统一、业务财务融合、闭环管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资金集中结算平台与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企业内部分散的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等业务集中处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通过业务穿透查询、影像展示等方式,实现业务场景应用的直观呈现,业务源头可追溯,业务过程可管控,业务结果可评估,推进经营管理全链条全过程融合,改变财务管理模式,促进财务管理向管理会计转型。

    聚焦“一利五率”预算闭环管控。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国务院国资委将指标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是必要且及时的,传递了央企发展的一系列新导向和新要求。为此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要系统将“一利五率”财务指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一是实现考核落地的全面预算管理,把预算管理的统筹与配置资源到年度预算及统筹拓展到战略规划制定阶段,打造融合与协同的预算管理;二是创新预算管理方法,发挥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作用,制定科学的预算目标值,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紧密融合,从经营过程到经营成果,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预算管理与其他经营管理的有效整合;三是将预算目标值考核与各层级企业领导班子年资及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挂钩,并配合企业绩效部门定期做好指标执行分析、预警和通报,持续推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推进风险管理专业化。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前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同时,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一是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高度重视合同、法律及结算风险,密切关注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二是监控高带息负债企业,加强永续债管控,强化债券发行及兑付月度监测,优化债券结构,严防债务违约风险。三是围绕资金安全管理要求,加强企业银行账户开销户、资金集中结算平台、财务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等管理,提高资金管控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四是持续优化内控体系建设、打造“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智能化”,推进业务运行与内控高度融合,同时要强化监督追责机制。

    打造复合型财会人才队伍。推进好财会人才的“选、用、育、留”,特别在“选人”上,要把好招录入口关,招录与国有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岗位胜任力相符的财务人才;在“用人”上,用人之长,通过师带徒、“压担子”、轮岗交流等形式,个人至少胜任两种以上财务岗位能力;建立健全不同层级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定期组织财会人才重点学习掌握经营管理、金融、财政、证券、税务等知识,提升其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实现财会人才与企业相互成长、相互成就,以加快推进财务管理效率及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助力提升国有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左带发 江西省第四期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供稿:教务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