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会计报》:数字化助力内审内控提质增效【2024年5月24日】
日期:2024-05-24
■ 王静华/文
在全球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大幅增加的今天,如何应对传统内审内控工作的诸多局限、探索工作转型升级之路,是企业必须正视和重视的课题。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4月,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暂停投资、冻结招聘的特殊时期,集团领导以前瞻的视野,在集团审计部下特批成立了中集数字化风控分部。这些年,中集风控团队在充分调研外部标杆企业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化组织面临的风险痛点、难点,通过搭建境内外风控信息平台、推进关键风险线上化管控、实施“三高一大”风控建模等举措,积极探索内审内控破局之路。
搭建境内外风控信息平台
2013年,COSO(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更新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所归纳的内控“五要素”中,“内控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三要素往往是企业内控工作中较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
中集集团是一家营收逾千亿元、有300 多家实体企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面临日益增长的业务规模和管理幅度,亟需统一集团系统风控语言、规范各级组织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实现内外风险信息共建共享,因此搭建统一规范、动态维护的风控信息平台显得格外重要。
2019 年,集团风控团队协同总部数据网络中心,历时 8 个月搭建完成了中集集团境内外风控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基础是集团统一的、每年动态更新的四级风险数据库。同时各级风险均设置了唯一的编码,可实现风控信息的精准推送和追溯。过去几年,风险团队每月向平台推送相关的法律法规、集团管控要求、外部典型案例、内部审计发现、客商风险等多维度风险信息。
平台可主要实现如下功能:一是实现界面友好的多维度风险查询;二是及时通过邮件推送、预警相关风险;三是可动态推出整改关闭率、内控符合率等各类风控看板;四是可作为集团及各板块年度风险评估的重要输入;五是提供系列化风控指引及风控课程,员工可碎片化学习,但须限时100%通过所在专业领域风控持证上岗考试。
利用风控信息平台输出的内外部关键风险信息,集团风控团队每季度定期发布风控报告及风险自查表,纵向穿透发送至全集团数百家企业,要求一个月之内必须宣贯并自查完毕,集团及板块总部后续抽查验证。该举措有效推动了集团各级组织对关键风险常态化的宣贯及自查自纠工作。
该平台也逐步成为集团风险管理的“风向标”,可为内审内控工作“划重点”,持续推动外规内化和内控矩阵的动态优化,并实现审计问题整改的线上化跟进。
推动关键风险线上化管控
国内一些企业集团虽然已经上线了SAP系统,但仍然有部分业务信息分布在线下或散落在各子系统,如不能打通内部信息孤岛、联通内外部信息通道,企业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类风险。对强监管或考验人性的敏感业务领域,最有效的管控方法就是从线下走向线上。
2017 年,中集风控团队协同试点板块,历时近两年,将 94 个管控节点嵌入系统,建立了阳光、透明、合规、全程留痕的采购信息平台,并逐步推动废料销售、运输、外包业务招投标模块全面上线。系统上线后,仅三种辅料集合竞价就实现采购降本4900万元,同时推动了审计稽核效率的提升,将审计重点从耗时耗力的招投标合规审查转向系统异常事项的审计,明显提高了审计效率。
继采购线上化管控平台上线应用后,应试点板块要求,依托采购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进一步推动了工程业务线上化管理。除原有功能外,该平台还支持隐蔽工程施工影像、签证变更等资料上传存档,审计人员可远程、动态查看,使工程审计投入产出比明显提升。
随着工程系统的上线,集团各级组织逐渐意识到线上化管控带来的转变和成效。2020年,应集团董秘办的请求,集团风控团队自主开发了关联交易线上管控平台,实现了与SAP系统的贯通,可支持一次性关联交易事前审批、持续关联交易额度预警,并能从各维度进行实时统计和分析预警。该系统的上线和成果的快速横展,大幅降低了因超额触及监管要求的风险发生率。该项目是中集集团总部与业务板块联防联控的经典案例,也是加强监管领域线上化管理的一个有益探索。
随着部分板块国内业务占比的提升,板块面临的客户信用风险陡增。2023年,中集风控团队启动了客户信用线上化管控专项,最终打通了从潜客创建、授信用信、合同评审、产品放行、应收账款等跨界流程,可实时反映企业客户用信、超授信全景信息,以全视角洞察客户内外部风险,实现授信全过程线上化风险前置管理。该平台已不是一个相对单一的业务平台,而是基于SAP等业务系统,增加指标管理、复杂算法、风控模型、系列规则支持的线上化整体解决方案。
中集集团在部分关键风险领域的线上化探索,是由集团风控负责人与业务板块一把手联合推动的一场流程再造和风控信息化、数智化变革。通过端到端的线上化管理,推动了业务风险的可视、可测、可控、可防,并为风控建模及远程审计奠定了基础。
实施数字化风控建模
为克服传统内审内控覆盖率不足、审计发现“马后炮”等痛点,近年来,中集风控团队与业务骨干、外部专家一道,聚焦“三高一大”(高风险、高频次、高价值、大数据)领域,应用 AI、大数据前沿技术,在多个重要业务板块启动数字化风控建模,目前已完成采购、工程、销售、合同等领域 80 多个风控模型的开发上线。同时,模型功能持续迭代,从最初的风险看板、风险锁定逐步拓展至辅助业务决策、业绩考评输入、整改闭环线上化管控等。过去三年,风控建模已为业务一线带来上亿元的直接降本收益,逐步实现了对关键风险领域海量信息实时、全量、远程、动态的监控。
构建线上风控管报和闭环整改机制
为推动问题整改的线上闭环管控,中集风控团队开发了线上风险控制管理报告和整改看板。风控管报聚焦管理层最为关注、风险频发、未得到有效整改的问题,通过简报形式进行月度通报;整改看板按阶段划分为快速处理问题、纳入红线管控、启动流程完善/系统优化三个阶段,通过系统自动触发企业问题确认、板块审批、跟踪整改等线上流程,打通各企业可比数据,生成分级整改看板,有效推动各企业整改落地。
上述关键举措的推进,是风控与业务团队协同攻关、联防联控的成果,不仅是借助科技和管理手段化解了系列风险,更重要的是推动了集团系统的业控融合、团队共识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助力内审内控工作的持续转型和企业自主风控环境的打造。
(作者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审计监察部总经理。文章系作者在“2024 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论坛”发言,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