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国际金融报》:建机制促融通,深化长三角区域会计管理工作协同发展【2024年5月31日】
    日期:2024-06-03

    5月31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财政部门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上海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会计管理工作合作备忘录》。

    据悉,《长三角会计管理工作合作备忘录》是长三角地区会计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为回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而建立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是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拓展合作空间的有益尝试。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将更好地加强长三角区域会计管理部门之间和高端会计人才之间的交流,对以人才融通带动区域发展融通提供了制度保障。据悉,三省一市财政部门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商定将长三角高端会计人才联合集中培训教学形式常态化,每年将在三省一市轮流举办。

    五方签署《长三角会计管理工作合作备忘录》的动议起源于首届长三角高端会计人才联合集训期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卢文彬指出,合作备忘录旨在充分凝聚长三角三省一市财政部门共识,进一步促进各方在财会智库、人才队伍、紧缺人才培养、数字化监管和继续教育等工作领域取得新突破。

    合作备忘录签署后,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第二届长三角会计合作与产业发展论坛举办。围绕“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主题,与会嘉宾各抒己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伟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新技术持续涌现、数据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展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总的来看,新形势、新背景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标志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持续提升。”何伟进一步表示,创新不仅是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动力,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突破为内生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载体。“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我国产业创新正从点的突破和领域的突破向体系化突破推进,需要加快构建支持多类型产业创新的生态系统,在适应追赶型产业创新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及颠覆性、前沿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何伟说。

    上海市嘉定同济科技园建设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荣文伟认为,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引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爆发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品牌数量等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催生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车辆共享服务、智能车载服务、再生能源整合等新兴的商业模式。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技创新,是一个可延展、可持续的创新生态,更是一种新质生产力的完美诠释。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一个创新应用大平台,以动力电池为例,过去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跨越式地上涨,形成高速稳定的产业链协同发展关系。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使得续航里程、安全性、价格、使用寿命等痛点问题得到解决。”荣文伟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动力电池快速形成规模化优势,不断向储能、无人机、电动船舶等新应用领域拓展,两者形成相辅相成的协同发展关系,为中国成为世界新能源产业高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源。人才培养方面,着重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培育,根据科技发展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本土化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发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数量逐步增长。”荣文伟说。

    20240603 - 1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