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江苏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2024年首次集训的学习收获
    日期:2024-06-03

    本文原标题为马尚:春山正可望 云路好攀登。3月18日至23日,江苏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学员又一次相聚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启2024年的首次集训。经过为期一周的学习,既有知识的积累,也有较多感悟。

    防范税务风险

    在《行政事业单位税务管理》课程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庞金伟用历史的眼光、真实的案例分析税制改革的背景,系统梳理了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改革的进程,由此引出第四期国家金税工程计划(以下简称金税四期)。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金税四期的联通能力和治理能力越来越强。高校需格外关注涉税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高校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建税、印花税等税收政策差异和财务管理问题。

    面临涉税风险时,需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应对策略。通过加强税务法规学习、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优化税务筹划与合规经营、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引入专业税务咨询服务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等措施,高校可以有效应对涉税风险,确保税务合规和学校稳定发展。

    提升财务智能化水平

    集训期间,与财务转型或智慧财务相关的课程是重点内容。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哪些财务岗位将消失?哪些财务岗位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这是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财务人员应更多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财务工作质量。

    数字化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高校财务部门普遍面临以下问题:团队转型困难,缺乏数字化人才;缺乏清晰的财务数字化愿景;跨部门沟通协作困难;历史数据治理难度较大;学校高层领导不够重视;缺乏可靠、易用的数字化平台或工具;对数字化环境改造预投入不足等。因此,想要突破数字化的挑战,应从观念再造、组织再造、人员再造、流程再造、系统再造等方面发力。

    未来,财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和复合型能力,将价值定位和功能发挥与数字化转型紧密关联,进入新的沟通协作、咨询管理境界。高校财务部门应提升技术技能、商务能力、人际交往技能、领导力和数字技能,以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

    在数字化环境下,只有将智能财务平台搭建完成,将会计人员从基础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财务人员才能从“账房先生”向“军事参谋”转化。高校智能财务建设是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智能财务平台、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以及提升财务团队素质等措施,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高校智能财务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智能财务建设,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预算绩效管理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当下,它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在此背景下,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具体而言,应该着重关注两个方面。

    ——新质生产力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影响。

    一是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预算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手段。通过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数据的实时更新、分析和监控,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二是强化预算绩效评价与监督。新质生产力强调数据驱动和绩效导向,要求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更加注重绩效评价与监督。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推动预算管理模式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高校应积极探索预算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如引入项目化管理、推行滚动预算等,提高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是构建多元化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高校应综合考虑学术成果、教学质量、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绩效表现,构建多元化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全面反映高校的绩效水平,为预算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加强预算与绩效考核的衔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高校应明确绩效目标,将绩效目标纳入预算考核体系。通过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高校应加快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实现预算数据的实时更新、分析和监控。通过加强数据共享和互通,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WechatIMG10

    WechatIMG11

    《中国会计报》5月24日11版

    作者 | 马尚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江苏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供职于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来源 | 中国会计报,首发于《中国会计报》5月24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