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建设动态 > 专家观点
    行业观点:吉瑞 | 《中国财经报》:超一线城市政策持续“松绑”激发楼市活力【2024年6月1日】
    日期:2024-06-04

    本报记者 李嘉亮

    缩短非沪籍居民购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年限,非沪籍单身人士购房区域扩大至外环内二手住房,取消离异购房合并计算住房套数规定,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家庭可再购买1套住房……5月27日,上海发布一系列楼市新政(以下简称“上海5·27新政”),调整优化住房限购政策。

    与此同时,上海、广州、深圳相继调整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相继落实楼市松绑政策,进一步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

    降低购房门槛促成交

    “‘上海5·27新政’是贯彻落实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结合房地产供求关系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进一步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重要举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说。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5月(统计时间截至27日)上海二手房成交14185套,较4月份下降22.3%,较去年同期下降5.2%;今年前个5月累计成交74305套,较去年同期下滑10.2%。

    “本轮房地产去库存面临较大压力。”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长,截至今年一季度长达23个月;房地产销售、投资降幅大,今年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0.2%和28.3%,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8%;房价低迷时间长,截至今年4月已连续25个月负增长;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房销售峰值已过。“‘松绑’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他说。

    政策发布首日,上海市某房产中介机构呈现全员忙碌的状态。该机构韩经理告诉记者,政策发布以来,买卖双方的咨询量都很大,看房的客户络绎不绝。看房者的目标主要以小户型为主。他说,小户型在二手房市场流动起来后,有置换需求的大户型购房者获得了现金流,才可能进一步置换大户型。

    “上海限购松绑政策体现了对外来人口、多子女家庭、离婚家庭住房需求的照顾;上海、深圳、广州首付款比例和房贷利率下降,降低了购房人的门槛和购房成本,是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新政会激发一部分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有利于平衡供求关系,促进楼市回暖。”赵秀池说。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政策调整,释放出政府扩大房地产需求、稳住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取向。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吉瑞看来,本轮政策在全面扩大需求的同时,还重点向3方面进行倾斜:一是更关注需求的结构性问题,充分考虑外地居民、本地多孩家庭、离婚家庭以及房屋赠予家庭等多种购房需求;二是政策更具针对性,以上海“5·27”新政为例,针对外地户籍,在上一轮政策放开外环以外区域商品房的基础上,本次放开市区二手房,同时鼓励企业收购2000年以前的小面积商品房,“老破小”去库存成为打通上海楼市交易环节的关键;三是本轮政策着眼于构建房产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型住房需求。

    “大多数城市均发布政策鼓励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租赁机构收购存量住房,为职工提供保障性住房。”吉瑞建议各地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租赁相关政策。

    多举措刺激消费意愿

    在降低门槛的同时,“上海5·27新政”宣布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减45个基点,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0%;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减5个基点,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5%。

    5月28日,广州市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别调整为15%、25%,同时,取消首套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当晚,深圳宣布下调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国有大行已对广州地区执行的房贷利率进行下调,首套房最低利率调整为3.40%(此前为3.85%),二套房最低利率调整为3.8%(此前为4.25%);深圳也有多家银行按照最新政策执行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

    “以广州地区的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3.85%,调整至3.4%后,若按照贷款10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计算,购房者月供将减少约254元,总利息减少约9.1万元。”某广州市商业银行专柜经理举例说。

    无论是下调首付款比例还是降低商业性贷款利率,都是激发消费者购房意愿的举措。但居住在上海嘉定区的宋先生看到新政后,仍透露出一丝无奈。他说:“各项政策都呈现出有利于消费市场的态势,但房子总价还是太贵,有点力不从心。”

    赵秀池分析,当前房价仍处于高位,在购房人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买房负担依旧很重。即便降低了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仍有很多人缺乏购房意向。

    吉瑞直言,本轮政策调整后,购房者迎来了最低首付和最优贷款条件,这有利于刺激购房需求,降低购房负担,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取决于购房者的预期,一方面,楼市止跌的趋势并未明朗,购房者可能还存在观望情绪;另一方面,购房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决定了其加杠杆的力度大小。同时,在扩大房产信贷的同时,要避免出现新的杠杆风险。

    专家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

    未来应继续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罗志恒建议,在限购方面,一线城市有必要进一步放松,例如,放开郊区限购、全市范围内增加购房指标等;在房贷方面,各地在“因城施策”的基础上,及时调整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提振居民购房意愿和信心;在政府收储方面,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力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推进收储工作顺利进行;在供给方面,通过出让优质地块等举措,满足居民对好地段、高品质商品房的需求。

    “要构建房产发展新模式,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吉瑞建议,未来的政策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房和商品房体系,比如完善保障房的流通、权益、周转等环节的制度设计;二是形成房地产和金融的良性循环,通过REITS等金融工具形成退出机制,盘活国有平台公司等主体持有的保障房资产,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同时提升城市房屋的租售比;三是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房地产政策,对于房产交易不活跃、地方财政困难的城市,央行可以创设特殊的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

    赵秀池认为,未来房地产调控应进一步优化调整过去从严的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政策,在政策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住房贷款利率。

    “还要从源头处理好房地产与金融的关系、房地产与城镇化的关系、新房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关系、存量房产与增量房产的关系、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关系、租赁住房与产权住房的关系等,做好城市规划、房地产规划,从供求平衡、居业联动、职住均衡等角度制定一系列政策,重树市场信心,助推楼市走出低谷。”她说。

    0601吉瑞房地产中国财经报_00

     

    ( 本文观点仅代表专家本人的观点,与学院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