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 > 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MiM四期班郭涛:以科学家思维 延伸管理的力量
    日期:2024-06-13

    正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所预测的那样,我们进入了一个机器会生物化与生物会工程化交融发展的时代。在数据推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许多传统行业都延伸出新的力量。工程机械如此,会计亦如此。

     

    拨打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总监郭涛的手机号码,等待接通时会语音播放一段短片,激昂地介绍柳工集团这家工程机械集群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尽情地用叉车、起重机、推土机、轮式装载机等展示着现代工业的震撼之美。短片结尾展示了六个字——延伸人类力量。长年在大型上市集团公司从事内审工作的郭涛,希望带领团队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数据的力量推动企业管理更新迭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重新走进校门,就读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以下简称“上国会”)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创办的会计(数据分析)硕士学位项目(MiM)第四期。这是一个聚焦会计和数据分析融合与应用的课程,为数字时代的财会人员提升综合能力、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支持。“这里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具备数据科学家的思维。”郭涛说。 

    20240605【MiM】郭涛 - 图1


    身先士卒向内审数字化进军

     郭涛的学习之路本就始于信息系统与管理专业,不满足于只懂编程的他本科毕业后考取了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从学生到职场的转换过程中,他发现会计知识的重要性,又自学了注册会计师课程。修习有所得后,他加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从此“一入审计深似海”。在做外审的繁忙岁月里,郭涛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商业模式。“但是企业并不关心审计师所给予的反馈,只关心有没有重大错报。当时我就想,可以去企业内部,了解它的制度、流程、价值链、商业模式,像医生看病似的提供诊断式服务。”于是,郭涛开始从外审向内审转型。他先是在北京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几年后进入了机械制造行业。经过几年历练,已经对内审专业和机械行业都游刃有余的郭涛被召至柳工麾下,成为审计团队的负责人。5年多时间,他带领团队建立健全了集团的内审制度和内审体系。自此,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内审领域更高的山峰——数字化发展。2019年,在广西国资委指导下,《柳工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获批,柳工集团混改工作正式步入落地实施阶段。当年11月,柳工集团整合了下属六家子公司的主业资产组建了混改主体“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混改合并后,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审计都归于郭涛所带领的团队。此时的柳工内审部门专业背景相对单一,都是学财务或者审计出身,虽然内部也组建了IT团队,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遭遇诸多困难。郭涛环顾业内,发现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并非价高易得,即使花大力气招聘来IT专业人员,也需要在财务或审计行业至少沉淀几年。既然时间成本无可避免,不如推动自己的团队学习和成长。柳工内审团队实现数字化的集体攻坚由此发力,郭涛自然要“身先士卒”。此时,曾经邀请他分享“内控管理经验”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再次进入了他的视野。主攻IT或是财务方向,都已无法满足他目前的发展需要。他想系统、详细地学习如何获取数据、如何做数据分析、如何建立体系,如何通过管理实践提升企业价值。在慎重地对多所院校进行了解和比较后,郭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上国会的MiM项目。

    20240605【MiM】郭涛 - 图2


    用科学家思维管理现代企业

    在项目开学的第一堂课上,老师以一个案例作引子,带着大家做思维拓展的游戏。郭涛当即就把思路理了出来,同学们迅速跟上,着手将方案落地,大家群策群力,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开学的第一次挑战。“脱颖而出”的郭涛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他笑着说,这绝对有年龄的因素。“本来我觉得一个班级应该由最有活力、最有热情的年轻人去组建领导团队,我们年纪大一点的做好辅助和智囊团就好。可能我虽然年纪大一些,但同样有激情和活力,也许大家是看重了这一点。”在郭涛看来,如果把企业比作人的机体,用数据分析做内审就相当于为企业建立一个身体模型,并对其进行体检。让企业的血压、血脂、病毒、抗体等核心指标数字化,做一个监控器,监控关键点,看企业是否运转良好,以提升效率和透明度。而MiM跨学科的课程设置、高度务实的课程内容,正契合他的要求。在这里,知识的需求与供给成功实现了匹配。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陈佩瑜教授在《企业数据分析》课堂上启发了郭涛,要学会以科学家思维去思考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问题。“最开始玩数据的都是搞科研的,无论是生物科研、材料研制或是天文物理,都要在观察之后定义问题、进行测量、寻找规律,最终应用于实践。其实,这个科学家的思维逻辑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企业数据分析》这门课程传授的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过程。在物联网时代,摄像头和传感器无所不在,借助于这些物理设备,企业甚至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轻松采集数据。因此,这也让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科学家的思维。”此外,陈佩瑜教授还给同学们传授了数据分析应遵循的逻辑。“比如我的数据库是什么样的?要不要建立一个分析型的数据库?如果要建,该怎么做?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建好后我应该怎样使用它?”这就是MiM课程的核心逻辑,也是最吸引他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项目还教给他数据分析的行动指南、必备技能和基本工具。例如,在《统计学与会计分析》这门课中,大家就学习了如何用ChatGPT将大模型应用于企业实务,进行高阶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需要具备很高深的统计模型知识就可以进行编程。只需要把数据采集这件事情做好,把控数据质量,后面的事情都不需要担心。”刘勤教授的数据分析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讲授了目前财务审计领域的最新实践,在帮助郭涛夯实企业的审计体系时,给予他很多灵感和火花。在学习了新的概念和知识后,他认识到自己应如何去调整,让整个体系更健全。这里的前瞻视野也是他所看中的。无论是宏观经济、财务专业,还是技术工具,不仅紧跟时代,甚至有一部分在他看来是颠覆性的。项目还会举办不同类型的专业论坛,邀请最顶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交流最新的案例和信息。尽管因为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他不能全部参加,但论坛结束后他可以从项目办官方媒体平台中获取信息。这种“与世界接轨”的感觉让郭涛倍感欣喜。两年时间,郭涛将所学迅速转化,带领团队推动集团的审计数字化。果然,成效不菲。2023年,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荣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荣誉,这是当下我国内部审计领域的最高荣誉。

    20240605【MiM】郭涛 - 图3


    从五个方面快速迭代,提升领导力

     在郭涛看来,数字进化过程中,意识比技术重要。例如,在内审团队推动内控管理时,大家并不缺乏管理思维,但对内控重视的意识并没有深入骨髓。只有大家越来越重视这件事,才会有各个层面的解决方案出来。数字时代的企业内审团队必须具备快速学习、快速迭代的能力,才能够帮助企业寻找改善的机会。他说:“现代企业的复杂程度超乎大家过去的想象,我们不能执着于某个专业领域。整个社会都在进化,人人都可能成为科学家,推动企业开启高效透明地运转、快速修复问题。至于你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取决于你对自己价值的定位。”如今的郭涛对于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的领导力框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将其归纳为五点:使命必达、善于整合、战略洞察、全球思维、持续精进。“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专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拥有很强的领导力,必须具备这五项优秀的素质。同时,你还要能够快速学习、快速迭代、快速进行资源整合。”毕业在即,对照两年前的自己,郭涛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他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拥有了持续充电的能力。他不断以“空杯”心态将自己放到更广阔的环境中,不断钻研、终身学习。“MiM的课程帮我打开了一扇门,透过这扇门,我可以再深入地做一些探索,这是最重要的。”郭涛如是说。

    20240605【MiM】郭涛 - 图4


    20240605【MiM】郭涛 - 图7

    20240605【MiM】郭涛 - 图5

    20240605【MiM】郭涛 - 图6


    (供稿:合作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