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国会)是中国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的办学理念,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开阔视野和专业深度的高端人才。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和华中区代表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杰出校友代表的对话,将通过思维的碰撞和专业的交流,为大家持续呈现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财会人士最前沿的多元化思考。
本期对话嘉宾
诸斌:非常感谢孙总参与公会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对话栏目。首先,想邀请孙总向我们的会员朋友们介绍一下自己。
孙静:各位澳公会的会员朋友们,上国会的校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的职业发展之路,是从记账员开始起步的。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奋斗,一路成长为注册会计师,再到企业的财务部长,财务总监和副总经理。2006年,我开始创业,创立了山东润和教育集团,至今18年。我们的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培育“一老一小“职业技能国际化人才,打造集婴幼儿托育、智慧养老、产教融合、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科技企业。十多年来,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集团先后荣获了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认定的产教融企业”等荣誉。
诸斌:从会计员到企业家,这一路您是如何走来的,职业发展中的关键点是哪些?
孙静:回顾自己的职业发展,我觉得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成长期,专业技能的提升,最为重要。我自己的方法是“用中学,学中用,考中学,学中考”,中国注册会计师资质就是在这一阶段获得的。备考注会,非常磨炼人。我自己也曾因为父亲患癌和生孩子,中断过2年,但现在回头来看,非常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证书,帮助我成为了一个专业人才,也敲开了后续职业生涯不断升级的大门。
第二个阶段,是转型期,除了专业能力外还需要管理能力。幸运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与上国会结缘,从参加远程注册会计师指导到2003年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财务总监培训班,我开始在这美丽的校园内学习。在这里,我结识这么多中外名师,这么多优秀的同学。2005年,我又报考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EMPAcc项目。这是我迅速适应竞争激烈的制造型民营企业,完成从财务部长向财务总监再到副总经理等一系列事业晋升与飞跃的重要助推器。
最后,对我来说,就是创业期。每个创业者都是历经考验,甚至,九死一生。要穿越重重考验,我认为,一定要有自我升华的能力,要能不断跳出既有框架看世界。对曾经是财务专业人士的我而言,就是不能仅仅局限在原来财务的视角,要跳出财务思维看世界。
诸斌:在您刚刚的讲述中,我注意到,在您职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学习,是不变的主题。持续地学习,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有怎样的价值?
孙静:自从与上国会结缘后,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尽量回到校园参与讲座,进行学习。特别是创业后,持续地学习,可以说是为我更好地解决企业实际营运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带来了灵感。
我讲一个具体的例子:2013年是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期。在老师和朋友的推荐下,我来到上国会-凯瑞金融财务EMBA进修,希望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转型。从这个项目毕业后,我带领集团在2016年正式开启市场化转型之路,重新梳理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我们“仁爱、和合、惟精惟一”的价值观中,“惟精惟一”的理念就是受陈明哲教授的动态竞争课程所启发的。这一理念也成为我们之后最早成功提出“家政服务五缺口”,设置八年五级课程体系的基础。
另外,学习的过程,也不断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上国会带着我们在美国访学时,目睹纳斯达克敲钟和参观火星人研发中心的震撼。这也启发了我在之后自己做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对标全球家政品牌。2018年,我先后参访了菲律宾和日本,这使得我下定决心在中国做家政服务的职业教育。非常幸运地,我们在2019年赶上了家政提质扩容的政策,从那时起到今天,我们共建设了20000平培训基地,培养了几千名婴幼儿托育及相关专业的中高职学生,并打通了中高职到大学、硕士、博士的职业通道。最近,我们还和德国教育专业委员会(ASC)签约,这一切都得益于持续专业学习。
诸斌:刚刚您提到了创业过程中的瓶颈期。那就想追问一下,在您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挑战时,您在财务和会计领域的专业积淀和技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孙静:我给大家说几个特别具体的事情吧。十多年前,当时我们集团所有承接的项目都需要面对垫付的情况,而资金的回笼则可能要拖上1-2年,资金出现了缺口。关键时刻,我借助了此前积累的融资经验,通过鲁青贷、人社局贴息贷款和科技贷等一系列工具和资源,帮助企业成功化解了一部分的资金危机。而关键时候能够融到资,则离不开自创业以来,财会背景带给我的好习惯——注重保持好企业和个人的信用。
再说一个例子,我们培养高端阿姨,3-6个月的八大基础课程加上师资课程和专项课程,完成整个的学习周期大概需要3-5万元学费。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前期投入后期可能很快就能赚回来,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在一开始就被学费挡在了门外。为了让更多人不会因为高昂的学费而失去一个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创新了助学金项目,并且获得了妇联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这是用财务会计的积累解决了招生的瓶颈,使得业务能够更加可持续地开展。
目前,我还在为得到直接投资而继续努力。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积淀,是能够连结更多平台、更多投资人、收获更多资源的基础。
诸斌:感谢您的分享,那么,您又是如何看待“一老一小”,特别是“银发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呢?
孙静:我想给大家先说一个数据。目前,我们国家“银发经济”的规模是7万亿左右,而按照相关部门的估算,到2035年,这个数字则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从7万亿到30万亿,潜力是巨大的。我认为,目前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还是一个蓝海市场。2018年,我在日本参观访问的时候就发现,那里照护老年人的设备已经非常先进,而这些,很快也将在我们国家有巨大的需求。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年初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四个方面共26项举措,覆盖老年人衣食住行、养老照护和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可以说,这是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刚刚提到,我们在今年和ASC进行了签约,德国就设有社会照护的专业,在相关方面非常完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未来,希望我们选出的学生回国后,也会将先进的观念带回来,成为社会照护的高级管理人才。
诸斌:最后,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与领导者,想请您给予我们的年轻女性们一些建议。
孙静:我给大家五个关键词吧。
自信。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在创业的道路上,我深深感受到,自信才是翻盘最大的底气。无论在面对各种挑战还是在捕捉新机遇的时候,先相信自己,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持续学习。深耕行业20多年,我发自内心地相信,学习是方方面面的,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能力,学习优秀企业成功创新的因素,学习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向身边优秀的人们学习,只有制定目标,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学习,才能走向更远。
以古鉴今。我鼓励大家多看历史书籍,提高对社会的综合协调和判断能力。我在和ASC接触的过程里,就阅读了大量和德国历史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让我对合作方的生活、教育、文化和思维模式拥有了更加立体、具象和生动的了解,推动了我们之间的合作。
劳逸结合。在上国会学习的时候,我们有商学院戈壁挑战赛,这个我觉得特别好。去运动,去好好生活,才能够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也为更好地投入工作创造了条件。
寻求家人的支持。我的父亲教给我看世界的格局,我的哥哥是我创业之路的引路人。尽管如今他们都已经去世,但是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他们给予我的爱与支持都成为了我继续实现自己梦想最重要的动力。家人的支持,情感的链接,是特别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