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7月,在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的李书玲成功入选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注册会计师班)。在院学习期间,她带着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对行业的思考积极投入学习,并与老师、同学深入交流。她表示,在中青班的学习让她深受启发,不仅充实了自身专业知识储备,还接触到了许多财会领域的前沿知识,同时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外,她还学以致用带领团队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方案贡献了自己力量。她始终坚信,学习是提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干好工作的基本需要,也是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与大家一起分享李书玲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结缘的16年中,孜孜以求、持续提升自我,不断为财会行业数字化改革事业“添砖加瓦”的精彩人生故事。
从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注册会计师班)学员、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李书玲的履历中不难发现,执着与奋进是其间的关键词。她用16年时间书写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深切的爱。
与会计行业有缘
2000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李书玲根据数学老师的建议填报了会计专业。老师告诉她,会计行业发展前景不错,如果能考下注册会计师资格,那将获得更高的职业认可度。通过本科期间的学习,李书玲逐渐对会计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她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审计专业的研究生。
始终谨记老师教诲的李书玲,在研究生期间便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那时候,她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的目标——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靠拢。毕业那年,她选择“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作为自己的论文方向。最终,她的毕业论文获评“浙江财经大学2008级优秀硕士论文”。
李书玲回忆说,论文准备期间,她曾多次到当地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研,并收集相关数据。随着对行业了解的加深,她越发爱上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希望毕业后投身其中。
实际上,成绩优异的李书玲有机会选择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然而,她采纳了导师的建议,先去从事具体审计业务的单位积累实践经验。“如果你特别热爱注册会计师这个职业,那你最好先去会计师事务所锻炼,体验具体的审计工作。只有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你才能真正认识它。当然,前期你会很辛苦,但相信你的收获肯定更多。”
2008年3月,她进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李书玲坦言,在事务所的三年半工作,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充分体验审计行业的辛苦之余,天健这个团队所倡导的核心理念让她受益终身。其中,有件小事她记忆犹新。
在最初的审计工作中,不少审计人员常会有仅需完成分内工作的想法。“带我的领导告诉我,完成分内工作后,你应该及时与带队经理进行沟通,看看接下来还可以分担项目组的哪些工作。这样的话,整个项目组的进度就可以往前赶。”李书玲说,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团队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后,大局观、责任心都会随之增强。这种好的工作习惯适用于任何工作场景。实际上,天健十分注重对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天健工作期间,从审计员到项目经理,再到高级项目经理,李书玲逐步成长。她先后参与了十几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和多家集团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改制审计。同时,在参加这些项目的外勤审计之余,她更多地承担了后期试算编制、合并报表、编写附注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更多耐心和细致,也培养了她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较为开阔的专业视野。
从审计助理到能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不过近四年时间。这个过程看似短暂,实则漫长艰辛。一年将近250天的出差,年报审计期间更是经常加班到凌晨,工作强度巨大。但是,因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热爱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李书玲对于这些辛劳甘之若饴。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充实的一段时期,也是知识积累最快、最有成就感的难忘经历。”李书玲说。
角色转变激发新灵感
在事务所工作期间,李书玲曾被交流到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角色的转变让她激发出新的想法。基于过往的审计从业经历,成为“监管者”的李书玲开始深入思考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在这个阶段,她发现自己对理论研究十分感兴趣,进一步修正了未来的职业道路。
2011年9月,李书玲通过公开招考进入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
进入浙江注协后,她主要负责浙江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抽调检查人员、修订检查手册、组织对检查人员的培训。有时,她亲自担任检查小组长,带队赴多地进行检查。其后,组织召开检查汇报会和惩戒委员会会议,对存在严重执业质量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实施惩戒。
与此同时,为省内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帮助,对中注协发布的准则及指南等相关征求意见稿进行反馈,并组织修订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另外,李书玲连续多年承担浙江省财政厅组织的财政系统科研课题。
“以上工作涉及会计、审计、税务、评估、法律、财政等多方面知识,我时常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这迫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并与行业人士进行交流、沟通。我十分希望参与有针对性的培训,来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她说。
将所学运用于实践
李书玲始终坚信,学习是提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干好工作的基本需要,也是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从学校毕业后,她不曾停下学习的脚步。在从事审计工作的几年中,虽然工作很忙,但她还是挤出时间学习,甚至在出差的路上才有时间看书。就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先后取得了资产评估师、税务师和律师等执业资格。在她眼中,这些专业知识是当好业务监管者的基础能力,而勤学善思、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2021年7月,李书玲入选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注册会计师班)。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习期间,带着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对行业的思考,李书玲投入学习,并与老师、同学深入交流。
学习期间的前沿知识让她深受启发。李书玲特别提到了数字化问题。近些年来,财会行业热议数字化,各类企业、单位纷纷开启数字化改革。她在监管工作中发现,许多被审计单位的数字化水平节节攀升,不少事务所已经开始显著落后于被审计单位。“这显然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结合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当下,审计行业迫切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推进行业数字化进程。”
2021年底,回到单位的李书玲及时向领导汇报了关于数字化改革的学习体会。2022年初,浙江注协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如何推动这一工作。会后,浙江注协成立数字化工作专班。专班成立后,李书玲带领团队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调研。一年间,专班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议,讨论下一步工作计划。
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浙江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数字化改革方案应运而生。
“通过实施以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行业数据仓和N个应用场景为主要内容的‘1+1+N’数字化改革工程,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整体推动全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数字化改革进程,全面有效提升行业数字化综合服务与管理能力,切实改进机构执业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增强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李书玲说。
该改革方案的具体目标为:
——2023年底前,制定行业数字化改革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上线运行行业综合服务平台和行业数据仓,逐步推广作业系统、内部管理系统、智能辅助工具等应用场景。
——2024年底前,进一步完善行业综合服务平台、行业数据仓,初步建立数字化改革制度规范体系,建设一体化门户网站,提高应用作业系统、内部管理系统、数字化函证、智能辅助工具的普及率。
——2025年底前,初步建成“1+1+N”1.0版,不断完善数字化改革制度规范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035年底前,全面建成“1+1+N”数字化改革工程,健全数字化改革制度规范体系,实现数据资源配置,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数字化技术在行业广泛应用,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成为行业服务的新兴业态。
实际上,数字化改革方案的出台只是李书玲学习成果的一个典型代表。中青班的学习经历,帮助她推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及行业监管工作稳步向前。
《中国会计报》7月19日11版
作者 | 于濛
来源 | 中国会计报,首发于《中国会计报》7月19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