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读的《智能财务——打造数字时代财务管理新世界》一书,帮助我了解了智能财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进而对所处行业的数字化问题展开思考。
财务智能化的基本特点
该书作者认为,智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打破组织的边界,实现企业与外部系统的有机集成。财务管理实现智能化转型后,业务和财务将实现深度融合,财务组织能够高度共享,企业系统智能化程度也将显著提升。其后,生态财务系统将逐步形成。基于此,企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辅助业务决策。
当下,万科等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与多个系统平台的集成对接,借助财务专家系统、智能数据挖掘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整合内外部资源,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智能化财务道路。
传统的财务共享服务强调财务人员集中在独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而完成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工作,为集团总部和下属单位提供财务处理服务。支持传统的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系统包含电子影像系统、网上报账系统、电子档案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
而智能化的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多是虚拟的,根据企业所需嵌入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业务管理、报表管理等多个模块,实现多项业务的自动化办理。这种模块化的运行方式避免了流程再造,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使企业的财务核算向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方向发展。通过此类系统,企业不仅可以实现与上下游企业、战略伙伴的信息集成,还可以开展与财政、税务、金融等系统的信息共享。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记账的依据,从而提升财务处理效率。
财务智能化对审计证据的影响
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包含的模块,如资金管理、费用报销等模块,与会计信息化模式下的处理方式有较大区别。以费用报销为例,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通常的做法是将用于报销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拍照等方式上传至平台,财务审核、领导审批均在线上进行处理,报销款项由出纳转入员工个人银行账户。该模式下的核心档案仍是纸质的。
在会计智能化模式下,企业与外部相关单位如携程、去哪儿等购票平台建立连接,设置额度。员工出差时在平台申请购票,无需提前垫付票款。其后,企业报账机器人在系统中统一收取电子发票,提取结构化数据,自动提起报销流程。在该模式下,核心档案是电子的,且免去了发票在线下的流转过程,效率更高。
从费用报销模式的变化可以看出,会计智能化与会计信息化相比,企业接入的端口越来越多,与外部其他企业的联系更加有迹可循。此外,审计证据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逐步从纸质更迭为电子方式。企业的业务链条及交易路径更为简洁、清晰,而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界限却越来越模糊,业务数据量大幅增加,进而对审计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推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4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21—2025年)》,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行布局。
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需大力提高财务智能化背景下的审计取证水平。
第一,当前,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数字化建设广度不够,仅在技术层面有所涉猎,还未曾考虑到怎样从制度、系统或智力资源上进行优化。
第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技术水平有限。即便有的事务所正在开发审计工具,但并没有考虑是否需要建立自身的审计数据资源库等。
第三,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获取的资源有限,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及资源的重新配置,才能保障其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真实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
数字化审计的保障措施
当然,数字化审计方式的推行离不开各种保障措施。
——对数据平台提供制度保障。
对从无到有的数据集成平台应有对应的规章制度来界定权利和义务。当下,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未来可能出现大量数据集成的应用平台。会计师事务所可通过分配的账号登录,在审计的权限范围内获取来自企业及其环境的海量数据,使得部分项目原有的函证程序变得不再必要。基于此种预期,数据集成平台的管理和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对口监管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谁可以接入平台、接入后可以使用哪些数据、谁来负责运营及维护等权利和义务。
——行业及社会协作,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遏制低价竞争,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采用“事务所+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
受限于自身的规模、能力和能够获取的资源,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培训能力往往较为有限。故其人才培养需要采用“事务所+社会”的模式。
三是搭建行业协作平台。
搭建行业知识协作平台。一方面,可建立行业专家库,后台支持力度不够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可通过平台付费方式咨询专业问题;另一方面,可根据业务类别建立研讨小组,事务所对应板块的从业人员可在平台中进行探讨。
建立行业数据库。由行业协会或监管机构牵头,协同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己的数据库,包括法律法规、审计案例等,将已经发行的案例、解答等归集成册,归入系统,便于审计人员查找。
——安全保障。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很难依靠自身达到系统安全保障方面的要求。建议在行业层面搭建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服务平台或提供技术专家,通过付费的方式分享技术和专家资源。
《中国会计报》7月19日11版
作者 | 罗圆圆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四川省会计高端人才(注册会计师类第二期)培养项目学员,供职于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来源 | 中国会计报,首发于《中国会计报》7月19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