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SNAI课堂】从课堂到职场,案例与理论的碰撞——2023级全日制研究生《审计理论与实务》B班课程侧记
    日期:2024-07-30

    (撰稿/摄影:孙晓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审计理论与实务》B班课程于2023年3月26日开启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课程,本学期课程总共12次,前六次为袁敏老师上课,后六次为宋德亮老师上课。

    这是一门针对MPAcc/MPAu学生开设的课程,旨在深化我们对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提高我们对审计本质的认识,并培养我们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学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与应用,以及掌握审计规范和事务所治理等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复杂的审计环境。以下是这门课程的详细报告。

    一、课程概述

    《审计理论与实务》B班课程内容涵盖了审计的基础理论、方法论以及实践操作的各个方面。授课对象为已有一定审计学基础的学生,课程旨在通过进阶学习,提升学生对审计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大纲内容丰富,从审计环境到审计报告的编写,面面俱到,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审计理论与实务。

    图片1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审计环境与目标:课程首先从审计的社会需求和供给出发,探讨了审计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审计目标的影响。通过对信息论、保险论、行为论等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认识到审计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课程也着重介绍了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演变,使我们对审计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审计假设与理论结构:在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审计假设的研究现状与实践意义,了解了审计理论结构及审计治理框架。通过对审计假设的深入理解,我们掌握了审计理论的核心要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审计研究:课程还涉及了中西方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Cohen报告、COSO报告、舞弊理论、金融危机等对审计影响的研究。这些内容使我们对审计研究的前沿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审计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我们从账项基础审计到风险管理基础审计,系统学习了不同审计方法的特征与优缺点。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深入学习,我们掌握了审计基本方法的含义,提高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战略分析与环节分析:课程还包括了企业经营模式、战略风险与内部经营环节的联系等内容。我们理解了管理层对风险的反应和控制,并将管理控制涉及的决策制定、环节控制与审计结合起来,提高了我们的战略分析和环节分析能力。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在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终结审计程序,掌握了审计沟通技巧,了解了审计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改进方向。这些内容使我们对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的编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未来从事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专题:课程还专门开设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专题讲座。我们了解了政府审计的角色与关键要素,掌握了内部审计的职责与流程管理。这些内容使我们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图片2

    三、教学方式与评分体系

    本课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案例教学方法,并通过小组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评分体系包括考试、案例讨论、平时表现及小组作业。这种教学方式和评分体系既保证了我们的学习效果,又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在袁老师和宋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提高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面。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展望未来,我们将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审计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