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SNAI课堂】探索数字化时代,培养未来金融创新者——2023级全日制研究生《金融科技》课程侧记
    日期:2024-07-30

    (撰稿/摄影:沈婉昕)《金融科技》课程是金融学科与科技领域的交叉产物,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金融行业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的平台,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科技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通过讲解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金融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同时,它也强调了金融伦理和法规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能遵循行业标准和社会责任。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这门课程为学生未来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由学院吴忠生老师讲授。在课堂上,吴老师则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引导同学们深入探讨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在课堂外,吴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成功开展了汇付天下和三井住友海上保险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真实金融科技场景中,加深了对行业运作的理解。

    图片1

    一、比特币的多面性

    首先,吴老师引导同学们就比特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苏同学指出,由于我国体制的特殊性,比特币并不容易被大众接触和理解。游同学认为比特币价格的波动性大,可能是市场炒作的结果。陆同学则认为比特币有潜力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新型货币,尤其是在一些小国家。王同学分享了个人经验,提到比特币在规避外汇管制方面的作用,并举了自己用比特币兑换马来西亚货币的实例。周同学则对比特币成为法定货币持怀疑态度,认为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更像是一种投资或赌博工具。吴老师在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点评道:"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货币,其价值和潜力是多维度的。我们需要从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层面去理解和评估它。"

    二、迅雷链与数字藏品的探索

    随后在讨论迅雷链和数字藏品的案例时,吴老师鼓励同学们深入分析迅雷转型的内部条件和外部市场潜力。源林同学分析了迅雷的内部条件,包括其在P2P和资源共享方面的基础,以及他对中国数字藏品市场潜力的看好。周同学从业绩增长点的角度,探讨了迅雷为何选择区块链和数字藏品作为转型方向。此外,同学们还讨论了迅雷在区块链领域的尝试,包括技术人员的更换和对数字藏品市场潜力的评估。数字化产品的核心痛点在于其稀缺性和唯一性的证明。陆同学提到,国外一些数字化产品通过将个人信息藏入区块链,实现了一种创新。张同学则关注了数字化产品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问题,指出在没有区块链的情况下,数字化产品很容易被复制和修改,难以保证其唯一性。结合对案例的讨论,陆同学和张同学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数字化产品的核心痛点。“迅雷的转型是金融科技领域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吴老师指出,“它反映了企业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寻求新的增长点和转型机会。”

    图片2

    三、NFT的市场表现与行业特征

    在讨论NFT的市场表现和行业特征时,吴老师提到了Beeple的NFT作品在佳士得网拍中的高价成交案例。”这不仅是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NFT商业潜力的一个生动体现,”吴老师强调。NFT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资产形式,在艺术、音乐、体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其商业潜力。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在佳士得网拍中以高价成交,展示了NFT在艺术市场的巨大价值。同时,包括NBA、耐克、阿迪达斯、路易威登在内的许多行业巨头都布局了NFT业务,并获得可观的收益。当前数字藏品市场的竞争和行业特征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何同学指出,数字藏品受到的认可度相对较小,尤其是在近两年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人们对数字藏品持谨慎态度。此外,数字藏品与奢侈品相比,缺乏品牌和身份象征的附加价值。

    最后,吴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区块链技术在实现真正分布式平台方面的潜力。“与传统平台不同,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平台使用者成为拥有者和一份子,实现收益的公平分配,”吴老师总结道,“这种模式有望为数字藏品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吴老师的引导和点评,同学们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多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吴老师以其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发。本学期的《金融科技》课程让学生掌握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核心知识,培养分析金融数据、理解区块链、运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能,为同学们适应数字化金融时代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