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最美的注脚莫过于向热爱奔赴!
年少时分,财务和金融便驻入他的心田。在他的人生履历中,财务更是分分秒秒不离左右,成为他的“最爱”。从大学选择财务管理专业开始,到他工作至今,职业与热爱实现了完美交融。
18年间,他在同一家公司度过,从最初的财务经理助理到预算管理、内审,再到新的办公直销公司财务体系搭建、生产工厂及销售分公司的全面财务管理等,他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岗位和项目。见证了企业的飞速发展,从初入职场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身经百战的财务精英。他与他热爱的事业一起成长、进阶、升级,将他一腔的专注投入其中,诠释着对梦想的赞歌。
他就是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于晓东。
热爱与梦想在魔都不期而遇
每一段青春都是限量版。在于晓东的人生旅途中,遗憾从来不是拦路虎,而是日后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
高中时期,于晓东便是那个爱看书且涉猎很广的人,其中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财务和金融相关的知识。每次看到相关的内容,他的心中就都会升起一股强烈的想法,幻想自己大学毕业加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可以亲自操盘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管理。
2002年,于晓东从山东省茫茫高考大军中冲出一本线,但因当年山东高考志愿填报手册的一次印刷错误,原本一本成绩报考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的志愿,填成了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导致他与上海擦肩而过。
没能去上海读大学虽然是一大遗憾,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认真地为自己选择了喜欢的专业——财务管理,希望有朝一日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重回魔都。
在他奋力学习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困惑。“大学里的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会计实务为基础,管理理论为辅,杂而广的学习一度让他产生疑惑,毕业之后到底能做什么?是像师哥师姐一样,本本分分从出纳做起,一边考证一边熬到总账?还是尽快拿到注册会计师证,进到事务所,加入到茫茫的审计大军?”
思虑再三,他告诫自己: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
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然来到上海,一份不期而遇的机缘便降落到他的头上。当简历投到晨光文具后,事业和命运的线才真正重合在了一起。于晓东的职业生涯没有像原来想象的从出纳开始做起,而是做经理助理,一开始就接触了业务、审计与财务人员的管理。
时至今日,他感慨自己深深受益于这种经历,与业务的深入交流和理解,让一个财务人更加懂得生意和市场的逻辑、客户的思维和产品的重要性,而财务对于业务的决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用专注铸就未来发展的基石
对于晓东来说,能够将自己热爱的行业变成职业,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提及这个我们人人熟悉的晨光文具,于晓东可谓公司的“老人”。2006年刚进入公司时,财务部仅有二十几人,如今已经发展到200多人。
他职业生涯的18年虽然都在晨光公司度过,但对于他来说,每次的岗位调整就是自己的机遇和挑战,而自己都是欣然接受并同样受益于这一次次的工作变动。
“因为每个岗位带给自己的除了知识面的开拓和能力的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长期处于挑战与总结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在路上’的心态,时刻提醒自己,下一站要比过去做得更好。”
于晓东坦言,其实很多时候,岗位调整并不是因为你具备了新岗位的能力,而是公司相信你会在新岗位上可以快速适应并将责任承担起来,因此他特别感激公司的信任。
不负所望。在于晓东工作期间,公司的业务量逐年高速增长。公司对于财务战略的职能要求不仅是要肩负着核算的职能,还要将内控、监督、分析纳入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闭环。
提到晨光身处一个“小行业”却可以做大做强的问题,于晓东深有感受。他认为归根到底在于公司多年来的“专注”,没有因为外界纷繁的变化而削弱对主营业务的投入。
公司内部有一句话:要在一米宽的地方,做到一万米深。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他们便将一个小的门类做深做透。除了做产品,还要在客户端、渠道端,一直向下挖,然后实现从无到有,再从有到精。
这种“专注”的经营理念深深影响着于晓东,他将热爱和专注全身心地倾注到他的事业中,不断深耕细作,铸就了其未来发展的基石。
当初公司制定了“一体两翼”的战略目标,其中一翼是杂物社零售,另一翼就是办公直销。于晓东是办公直销的财务负责人,从办公直销公司科力普的初创到财务部的搭建,他都参与其中并亲力亲为。如今,科力普从2012年创立至今,业绩实现了从0到100亿的增长。
2015年,于晓东调回到集团公司,负责十多家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因地制宜,他参与和完善了包括投资管理、制度汇编、多家公司股权和组织架构的变更项目等。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的鸿沟。他与团队和管理层通过反复沟通,结合各个公司的现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条件地放开标准并建立临时性措施,同时设定长期改善目标,最后与当地公司共识与宣导,让财务对制度的监管变成协助管理层进行公司治理,从而提升公司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共赢。后来这些制度和手册也一直在目前的销售子公司的管理中使用和不断更新。
“面对机遇,作为财务人员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敢于迎接挑战。要以利他的心态解决问题,善于利用资源,善于学习,从各个模块去吸收经验和知识。甚至要跟业务、客户建立长期的信息共享,并保持同步。”于晓东说。
梦圆上国会 为能量和激情续航
时隔20年,当他拿到港中大-上国会EMPAcc高级财会硕士项目录取通知时,于晓东终于得偿所愿。
继续求学,是他走上工作岗位10多年后萌发的非常强烈的想法。见证过企业的飞速发展和上市后的狂欢,经历了从少年懵懂到成家生子的一系列人生阶段,有一段时间他经常问自己,将来靠什么支撑自己持续向上,一往无前。
靠金钱靠权力吗?这些固然是对生活有所帮助,但往往越是这些,越容易束缚到人的思维、进取心,让人原地踏步。
有几次带小朋友到校园游玩,给小朋友讲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讲学习的目的时,于晓东猛然记起了当年毕业时的一个梦想——找一份校园里的工作。让自己的后半生与书香为伴,与简单的人为伍,也可以经常在运动场挥洒能量与激情。现在回想起来,除了能在大学里工作,继续求学也变成了实现这一梦想最好的途径。
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性质、能力需求和时间因素,于晓东快速锁定了港中大-上国会EMPAcc高级财会硕士项目。求学之路中,曾在上国会授课的李敏老师,给了他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之后,他便立刻付诸了行动。
“这个项目最吸引我的是项目课程内容和师资团队,教学过程也充满激情与能量。任课教授们多倡导观点碰撞、课上互动和案例教学,同学间的交流和频频分享,让我吸收了许多跨行业信息,开拓了国际视野。再结合严格的课后小组作业和紧张的考试复习,整体上让我受益良多。”于晓东坦言。
“项目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是给予了自己一个更平和的环境与心态。思考人生,思考所求,在繁杂的工作和生活中保留一份稳定、不急不躁的心态。这是只有做学问或学习能带给我的。”
聊起EMPAcc项目,于晓东谈到了很多优势。他认为最突出的是项目整合会计行业及国内外经济金融领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以及积极推进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从实践经验来说,项目以会计为基础招生,同学们在会计领域中有着丰富经验,与大家交流行业和专业知识时,不仅能相互理解,还能了解到专业知识在各行各业中的借鉴实例,甚至可以提前避免不少弯路、躲过不少坑。
还有不少来自大厂或集团性企业的同学,带给大家很多新的管理理念,丰富了大家的思路,从管人、管项目等角度理解管理的实际目的和真实方法。
他希望,未来毕业后可以更多地加入到校友活动中,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期待学院组织校友产生更多的活动串联,访学交流。甚至,可以组织建立相关的基金或项目团队。在当前社会经济与投资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打造一支具有敏锐洞察和专业分析能力,同时又具备丰富实操经验的投资团队,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多人可以参与投资和学习的平台。
于晓东相信,心中有梦想,脚下有行动,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披星戴月走过的路,终将繁花遍地!
(供稿:合作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