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课程创新实践 | 产出式研讨引领《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教学新风尚
    日期:2024-09-26

    屏幕快照 2024-09-26 下午4.15.16

    2024年9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黄能权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的教学理念,为EMPAcc24期班学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本次课程不仅延续了黄教授一贯的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更通过首次引入的产出式研讨教学模式,为学员们的学习体验带来了质的飞跃。

    产出式研讨教学模式的深度实践

    课程初期,黄教授要求学员围绕课程主题与企业现状,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课程后期,每个小组在黄教授的授课理论与框架指导下,积极展开研讨,并精心撰写研究报告。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学员们的学术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研究内容与成果的精彩汇报

    课程的高潮部分无疑是各小组的产出式研讨汇报。六个小组分别就区块链与RPA技术提升内部控制、油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经验、会计信息系统赋能制造业、印刷企业的作业成本优化、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以及高校内控体系与数智化治理等主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汇报。每组汇报结束后,黄教授和同学们都进行了积极的提问、点评和互评,思想碰撞激烈,学术氛围浓厚。

    屏幕快照 2024-09-26 下午4.15.25

    授课同学对产出式研讨 教学模式的高度评价

    谈及此次课程的产出式研讨教学模式,EMPAcc24期的学员们纷纷表示了极高的认可与赞誉。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杭州广袤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主任会计师林蓉同学表示:“产出式研讨让我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了主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我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贝壳找房东部区域财务高级总监姚进梅同学则强调:“黄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参与,让这次课程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我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更在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上得到了锻炼。”

    屏幕快照 2024-09-26 下午4.15.30

    屏幕快照 2024-09-26 下午4.15.3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在课程的最后,黄教授对学员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表示,未来商业环境日新月异,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他希望学员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EMPAcc24期《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实践,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更为会计教育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产出式研讨教学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人:刘荣光、刘田田、杨志强)

    屏幕快照 2024-09-26 下午4.15.41

    课程筹备背后的故事

    在圆满结束EMPAcc24期《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后,我深感这次以产出式研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一教学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与EMPAcc项目办团队,特别是负责人刘荣光老师的紧密合作与鼎力支持。回想起课程开始前的三个月,我与刘荣光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设计这门课程进行了无数次的深入讨论。每一次的交流都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与灵感的火花,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如何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实用性。有时,为了完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的讨论会持续至凌晨,这种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让我们彼此间的合作更加默契和紧密。刘老师不仅在理念上给予了我全力的支持,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建议和资源。项目办团队的高效协作和周到安排,为这次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使得我们能够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探索。通过这次产出式研讨的教学模式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启迪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和汇报中的积极参与和精彩表现,让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实践的热情。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我要特别感谢EMPAcc项目办及刘荣光老师的全力支持与配合。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就没有这次教学改革的成功。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人:黄能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