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课堂内外
    数智化赋能高校内控应用——以重庆中医药学院内控数智化评价系统为例
    日期:2024-10-21

    数字化改革和内部控制业已作为教育行业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抓手。

    经调研国内47家高等学校主要负责人,发现高校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痛点主要包括:缺乏辅助领导决策能够直接使用的数据;各个业务系统各自为政,数据衔接难度高、代价大;数据口径多,业务标准不一致,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如何创新管理方式方法,运用“制度+科技”解决现实问题和痛点,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内控数智化设计

    基于标准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论,重庆中医药学院以内控数智化评价系统为载体,围绕管理决策目标建立健全数据标准,为单位信息系统运行提供依据。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基础上,实现数据的“纠偏与补缺”,量化反映业务过程。有效整合数据赋能业务协同发展,同时为单位提供系统运行及改进依据。

    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贯穿决策、执行及监督各个环节,设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预算、采购、合同、资产、收支、基建六大经济业务活动分模块梳理业务流程图和业务数据流,形成业务流程全图后,再结合内控风险控制矩阵,进行风险识别和分级管理,实施控制活动。为建立有效内控系统,运用基于REA数据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技术,重点选取高校最主要的收入业务和支出业务,以高校最主要的招生培养业务作为从销售到现金收款的收入循环业务,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设计收款业务流程图。

    根据业务流程,识别出REA中的资源为师资、现金、固定资产(各类设备设施),事件主要为学生培养(招生、授课),参与者包括客户、学生和员工。由此构建出收入的REA数据模型。

    对于从销售到现金收款的收入循环,根据主要的业务节点构建了数据流程模型。

    对于从采购到现金付款的支出循环业务,识别出电脑设备和现金为资源,发起采购订单、确认收货和发起付款为主要事件,员工、供应商为主要参与者,根据业务流程构建具体数据模型,如图所示。

    基于管理决策目标的数据标准设计

    REA数据模型专门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关注作为组织价值链活动基础的业务语义,基于构建实体之间的关系来指导数据库设计,对建立符合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基于管理决策目标设计了重点项目过程管理关键业务数据流程图,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数据要求,据此建立数据标准。

    一是控制环境:与企业不同,学校是公益事业单位,面临着不同的监管要求和监管环境,有着不同的风险特征。

    二是风险评估: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学校可能会存在以领导为纲、年底突击花钱、采购灰色地带等风险因素。

    三是控制活动:以采购为例,整个采购项目流程设计为立项、预算、采购执行、物资领用、经费管控、评价6个活动。

    四是信息和沟通:在立项过程中,需要先由学校采购部门做市场调研并向供应商询价,《项目申报书》再经过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论证评审,评审通过后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学校预算部门通过立项批复文件向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预算。预算批复后,进入采购实施阶段,经过采购论证、立项和申请,向社会招标,由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委派或聘请专家组评标。采购完成后,进入相关经费和资产专项管理环节。最后环节是对整个项目流程进行复盘,开展分析和评价,形成项目管理闭环。

    五是监控:在采购项目管理中,6个活动环环相扣,每个活动均非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员完成,每个活动均有控制节点,每个节点均做到管理留痕。

    总之,遵循内部控制规则对重点项目管理的数据标准设计,固化流程,固定内控点,形成动态管理的监督制衡机制。整个流程遵循以终为始、PDCA质量管理原则,在确保质量效率的同时,对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对经验教训进行有效总结和传承,形成持续改进工作机制。

    内控数智化实施

    该案例紧密围绕解决两大关键问题组织实施:其一,运用基于标准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论,围绕管理决策目标,完成学校制度体系重塑、业务流程化、数据标准化,以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实现合规合法和效率效果多重目标;其二,研究内部控制与信息化,数智化的关系,通过数智化实现“无形行为有形化”并持续改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明确管理决策目标。从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资金管理部门,资金使用部门等多维视角分析,梳理数字化改革需求,结合单位相关工作及当前实际,研究学校数字化治理工作机制,明确管理决策目标,解决数字有用性问题。

    二是重塑内部控制体系。以基于标准的内控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制度体系重塑和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实现业务运行合规、数据真实完整以及形成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各级岗位意愿和能力,落实岗位责任,将“初心”和“使命”落地于合规合法和效率效果多重目标,促进解决“重形式,轻质效”等现实难题,实现横向协同、纵向联动,促进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机制。根据管理决策目标分层分类,通过数据回溯机制确定所需评价数据,获取单位端执行状态数据。根据评价指标进行预警管理,形成差异分析报告,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机制,解决数字正当性问题。按照数据规范标准,建设数据仓库,用于集成实施各业务系统数据;根据管理决策目标数据的回溯路径,制定数据集成实施方案,对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实施服务,依据内控运行评价指标规则,定时抽取各业务系统的真实业务数据进行合规性校验,建立数据中心,形成数据资产,量化反映业务过程,为内控评价提供运行及持续改进依据。

    四是建立健全结果运用机制。遵循“理顺关系、做实标准、用好技术”理念,由虚到实,层层递进、精准落地,有效解决内控数智化评价应用难点。围绕管理决策目标,研究破解数据一致性难题,在现有各信息子系统基础上,遵循经济性和可行性原则,在保护历史投资的前提下建立内控数智化评价系统,解决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割裂协同效率低等现实难题,形成数据结果运用机制,完善问题解决机制,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控制实施效能,持续提升工作质效。

    从数字到数智再到数治模式,数字模式核心是解决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不说话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数据标准,让数据说真话,确保数字真实准确;数智模式是围绕管理决策目标运用数据。让数据在管理中使用,通过数据差异分析驱动组织持续进行业务活动改进;数治模式是在有效的管理方式下,同时建立健全机制,形成有效循环和管理闭环。通过三个模式的不断迭代,将有利于数字化赋能高等学校机制变革与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和类推效应,促进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保障教育事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EMPAcc优秀作业--中国会计报

     

    (作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学硕士学位项目EMPAcc在读学员 供稿:合作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