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 > 校友故事
    校友说 | 甘卓霞:内核力驱动,从数字规则到战略决策的灵魂之舞
    日期:2024-10-22

    再次采访甘卓霞,她已经从七年前广西物资集团经营管理部副部长,升任至广西桂物物流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兼任广西物流产业发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短短两个小时,聊中央党校学习,聊新质生产力,聊业财融合,每个话题背后,都能看到甘卓霞从一位执行规则的业务负责人向企业决策的高层管理者转型的痕迹。

    在认知提高中螺旋上升

    采访从近期中央党校的学习谈起,甘卓霞反复提及“认知”二字,什么是认知?如何进行认知?如何提高认知?她认为在不同时空和维度下,认知是个体不断认识万事万物发展规律和底层逻辑的能力,体现为配置资源的能力、成事的能力以及对过程的把控力。企业管理者是一名指挥家,在不同层面进行协调与科学决策,靠的正是认知。认知的高度决定了判断事情、权衡利弊以及科学决策过程中的水平。如果认知达不到一定高度,很多事情便无法看到,即使具备能力,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央党校的学习,对我这样的业务干部而言,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获取,更是思想的武装。使基层业务干部更好地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过去可能认为业务干部应先专注于技术和工具的掌握,但现在我认识到,如果思想武装不到位,即便拥有再多工具,也无法在不同的领域和环境下游刃有余地使用。”

    只有看得更长远,才能走得更远。“我们不可能在发生问题的层面解决问题,而要以深度思考的方式,从更高的认知层面,重新审视问题,提高站位。”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广西所在的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大陆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是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重要和便捷的出海门户,和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等都各具特色。作为广西国有物流企业人,应充分认知广西处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在物流供应链服务业务中结合“国内研发设计+南宁制造生产(代工、封装测试)+东盟组装”等创新发展模式,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以物流带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心中有世界,才能提升认知,开拓格局。

    甘卓霞特别提到了《矛盾论》《实践论》学习的助益。她认为现实的诸多问题和矛盾,都可以运用《矛盾论》《实践论》来辩证地看待。比如,经济下行与上行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此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这也是深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契机。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发展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济下行只是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要坚定信心,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转型,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的再次腾飞。再比如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以实事求是为准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是企业遵循的原则。

    甘卓霞的中央党校学习之旅,打开了格局视野,提升了认知水平,强化了思维模式,重温了使命担当,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屏幕快照 2024-10-22 上午9.50.27

    新质生产力点亮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

    谈到新质生产力,甘卓霞反复强调“创新”二字。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涵盖思想、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创新。“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 ‘三高’ 特征。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命性突破,更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 甘卓霞认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的优化组合,是先进生产力的本质体现。具体到创新本身,甘卓霞说,“从零到一是创新,从一到N也是创新”。问及新质生产力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她认为以往财务多是后置的,以结果为导向。而现在,财务必须前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业务紧密配合,实现技术性创新突破。

    甘卓霞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性,强调供应链安全,并探索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提升之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各行业积极践行 “链 +” 概念,其中就包括传统产业。在她看来,传统产业并非落后产业,它们正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践行转型之路,广西是农业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须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国有企业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占全国食糖产量60%以上的广西糖业为例,所在企业可为糖厂的落后设备提供以旧换新的服务,以市场价格回收旧设备后进行分级分类环保处置,更换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的新设备,新设备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更高效走向市场,供应链“链+”整体服务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产业链附加值,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链深度转型升级,既响应了政府出台的废旧设备更新改造政策,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创新之力如何产业化?再以广西优势农产品--八角为例。近年来,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八角产自广西。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传统八角产业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八角面临着季节性强、组织化程度低,仓储物流以及配套设施不齐、采摘无法机械化作业等难题,采摘下来的八角,必须在 24 小时内烘干,否则生果会发黑、散瓣,无法进入到高附加值的提纯领域。相比之下,市面上那些硫化过的八角,价值大打折扣。科研机构从八角的成分中筛选出可产业化、具有市场前景的成分,进行深度提纯。企业着手以供应链物流的整体解决方案入手,为八角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二、三产业全链路服务,凭借独特的产地优势,前端的采购采集和烘干优势不言而喻。其中,产地仓用于产地集货、选品、烘干等初级加工,枢纽仓集中各产地仓配送来的初级产品,用于保供深加工产线的生产,后端则拥有贸易成本优势,充分运用公铁海联运优势降低物流成本,为八角提纯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创造了有利条件,过程中还以订单农业的标准化反推源头端的科学绿色种植。新质生产力正在点亮八角产业链。甘卓霞表示,集团公司已拥有两家国家级物流园区,正以“科技引领、产业投资、完善供应链和产业链,这一系列举措将极大地提升广西优势农产品的附加值,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享誉全球市场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屏幕快照 2024-10-22 上午9.50.43

    业财融合--“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

    目前,甘卓霞在澳门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逻辑课上黑格尔的“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是对她职业转型之路的最好概括。

    甘卓霞认为财会人员秉持谨慎性原则,往往聚焦于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合规性、财务成本以及财务风险的把控,从财务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决策。而企业高管则更关注企业经营的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市场动态、客户需求以及业务流程的高效执行,以实现业务目标为首要任务。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视角差异与对立。财会人员出于对企业财务安全的考虑,通常会强调风险控制,对资金的使用、投资决策等持谨慎态度。而业务部门为了开拓市场、增加销售额,往往有强烈的业务拓展冲动,可能会忽视潜在的财务风险。二元对立的角度无法寻找到答案,这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问题,以双方相互需要对方支持与互补的方面达到协调统一。

    她觉得业财融合使两者达到了统一。业财融合强调财务与业务的协同,管理会计则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三者共同的目标都是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甘卓霞强调通过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具体的业务行动和财务指标。她还提到业财融合促进了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管理会计则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加工,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三者共同构建了一个信息流通、决策科学的管理体系。

    甘卓霞认为财会人员在转型为高层管理者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业财融合思维,打破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壁垒。不仅要掌握财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业务运作流程、市场竞争态势等业务方面的知识。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平台。制定明确的财务与业务协同目标和考核指标,促进财务与业务部门的深度合作。以甘卓霞分管的金融板块业务为例,产融结合是建构围绕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金融生态服务圈为理念,与各持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金融工具和资金供给端展开合作,围绕集团主业开展资本投资与并购,借助资本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依托产业场景拓展金融服务业务,推动产业链横向外扩及纵向延伸,提升资产盈利能力。金融团队应将金融端口前置到业务前端,积极参与业务谈判。这不仅有助于提前识别风险,还能为业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业务人员则要主动了解后端的保理、融资、ABS 等金融工具的条件,提前考虑如何在业务谈判中设置条件,确保业务操作符合金融风控标准。

    此外,甘卓霞认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财务工作同样重要,财务与信息技术人员存在理解和沟通问题,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懂财务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性人才,为企业所用。

    “活到老,学到老”在甘卓霞身上践行得非常彻底。已取得教授级高级职称的她不言放弃学习,从曾经的专硕到现在的“博士”,从曾经的案例研究到现在的实证研究跨方法研究,从曾经的会计研究到现在的人力资源研究跨专业研究,唯一不变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甘卓霞认为跨界学习能从不同角度审视专业和产业,再学以致用回到工作中,在采访中数次提到希望再有机会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回炉学习,和学院的老师们沟通交流,例如在财务智能化方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院的研究就非常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财务智能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及时的信息,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甘卓霞感恩学院的培养,希望反哺社会和她的硕士研究生们。

    屏幕快照 2024-10-22 上午9.51.24

    甘卓霞对自我要求高,认为人生宝贵不愿躺平,“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顶莫辞劳”,在人生舞台上不断对内心回答灵魂之问,她希望职业和人生之路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从十多年前她成为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合作的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项目首批优秀学员,她一直在不断精进、培养自己的内核力。我们祝福她走得更稳、更高。

    屏幕快照 2024-10-22 上午9.51.31

    (供稿:推广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