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办学硕士学位项目毕业、开学典礼日前举行。对数字技能教学与应用的重视正在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旋律。企业家高层论坛同日举行。
探索数据领域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文彬表示,毕业生要探索金融财务和数据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用创新思维,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努力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先锋,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坚守职业道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专业责任为社会贡献价值。
“一要怀着空杯的心态学。持谦卑之心,开启接下来两年的学习。二要带着思辨的态度学。常学常思,常思常新,常新常行。三要带着实际的问题学。带着问题来学习,奔着解决问题去。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勇于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卢文彬对新生说。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院长卡丹表示,学员肩负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任,要时刻用行动激励梦想,用学习实现目标。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体系,用创造性的方法应对挑战,助力个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稳更远。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亚太项目和发展工作副院长邵保民表示,项目汇聚了一流的师资队伍,并设计了严谨而创新的课程体系。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参与者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和管理技能,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将有助于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商业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脱颖而出。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锋与邵保民为每一位毕业生授予学位证书。
构建韧性供应链
在企业家高层论坛环节中,凯瑞商学院终身荣誉董事会教授托马斯·崔(Thomas Choi)围绕构建韧性供应链的主题发表演讲。
他表示,供应链是一个网络,供应链网络作为复杂的自适应系统而运作。供应链由许多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互相依赖,以一种动态的、灵活的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供应网络是一个带有一定目的运行的复杂系统,许多个体在其中运行,它们有不同的元素、不同的组织文化、不同的动机,但是能够建立相互依赖的连接,也会主动适应规则和环境,这样复杂的自适应特征会直接影响到韧性。
在供应链网络中有不同类型的供应商,他们对于供应链的韧性程度不同,这取决于他们在供应链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节点角色。
以下几种角色较为常见:
集成商,他们将不同的部件组合或转换为可用的附加产品,并确保其功能良好。
分配者,他们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多个客户,注重规模经济。
枢轴者,他们能够促进或控制供应网络中的供应流。
协调员,他们调和网络成员的分歧,使他们的意见与更大的网络目标相一致。
导航器,他们在供应网络中以更大的自主权探索、访问和收集各种信息。经纪人,他们调节网络成员之间的交易,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有韧性的供应链网络在具体商业活动中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包括企业能够接受合同的不完整性、更加稳定的供应基地和供应商关系、供应链可见性的扩展等。
企业需要绘制供应链网络,对供应网络展开数值分析,识别网络中的关键供应商,即哪个供应商对于整体供应链的韧性更为重要,以确保其具有一定弹性。过去的全球供应链是一个巨大的网络,彼此高度连接、高度密集。但这个网络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都想要获得最低的成本,无法作出最优决定。
如今,全球的供应链演变从全球高度互联的网络转向趋于区域化的网络和一个近乎可分解的系统,正朝着更具韧性的结构逐步演化,这也是一种自我愈合的过程。
重视数字技能
今年10月,上国会-凯瑞金融财务EMBA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排名中,斩获中国第3、全球第7的成绩。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新发布的2025年度“最佳大学”排名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连续十年荣登创新类别榜首。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影响力排名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位居全美榜首。
成绩的取得侧面验证项目的含金量。
数据显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办学硕士学位项目毕业生平均工作年限近17年,平均管理年限11.8年;民营企业为主,占64%,外企占15%,国企占18%;高管占61%,中层占39%;行业前三位分别是金融、制造业、信息(近两年比重上升)。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合作项目部副主任傅秋莲表示:“当前,企业对具备全球化视野、数字技能与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
她解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全球化和多元化。当下国内很多企业面临出海选择,企业需要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战略视野的管理人才,以应对全球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是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企业对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进行创新和转型的管理人才有着迫切需求。
三是金融与会计行业的特殊需求。在金融和会计行业,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才需求尤为突出。这些行业需要能够处理复杂财务问题、进行精准数据分析并制定有效战略的高级人才。
四是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需求。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成为商学院的必修课,这反映了全球对商业道德与环境责任的重视。
五是产教融合的需求。目前,学院正通过与产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与理论的深度融合,开展问题导向型的教育模式,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