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 > 校友活动
    第六届校友日 | 校友聚首:论坛智慧集锦
    日期:2024-12-05

    学院第六届“情相聚 爱回家”校友日活动圆满举行。在校友分享环节,汇付天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金源、上海申正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葛俊杰、方舟互联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总经理高宏亮等校友代表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学院共同成长的故事,并分享了他们在工作中的深刻思考。

    我和SNAI共成长

    1

    作为EMPAcc三期学员,金源表示在EMPAcc项目中的收获和成长是多方面的。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职业生涯,也深刻影响了自己的个人成长和价值观。EMPAcc项目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深化财务与资本运作知识的平台。课程涵盖了财务分析、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多个领域,使学员对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项目还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案例研究、模拟操作和小组讨论,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EMPAcc项目中,金源接触到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锻炼了从复杂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如何运用财务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以及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EMPAcc项目鼓励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金源参与了多个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与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合作,共同探索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新方法。EMPAcc项目注重国际化教学,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授和专家进行授课,分享全球最新的财务理论和实践。这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也让金源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差异和应对策略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恰逢金源当时所在公司正在准备海外上市,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EMPAcc项目学习期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以其卓越的师资力量和严谨的学术氛围,为学员们打开了通往更广阔知识领域的大门。学院的教授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治学上精益求精,他们的悉心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专业知识水平。更为珍贵的是,大家与这些德高望重的教授之间建立了长期而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无尽的启迪,更为大家的职业发展铺设了诸多宝贵的机遇。此外,EMPAcc项目还让金源结识了一群来自不同行业背景、同样怀揣梦想的同学。同学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不仅汲取了不同领域的财务实践经验,更在无形中拓宽了各自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这份同窗情谊,无疑是人生旅途中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金源表示,学院为自己搭建了一个持续学习与成长的坚实平台。在EMPAcc项目顺利毕业后,他积极参与了学院组织的众多后续项目和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金源加入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投身于财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财务的前沿探索与实践。在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得以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EMPAcc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金源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财务专业人士的责任和使命,他与同班的饶钢同学以EMPAcc三期班级的名义,将研究成果取得的稿费以及同学们的踊跃捐款,发起设立了思睿奖学基金,旨在激励更多优秀的学子投身于财务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睿智通达,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希望更多的校友参与到发展基金会中,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

    民营企业走好出海之路 

    “与之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相比,这一轮‘走出去’有一些变化。”葛俊杰表示,主体方面,这一轮“走出去”主要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动力方面,这一轮更动是被动“走出去”;认知方面,这一轮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与全球企业竞争,从全球定义自我;定位方面,这一轮“走出去”企业将扎根全球,在深耕的国家生存发展;形式方面,这一轮是产品、品牌、技术、产业和资本综合,“走出去”形式更加多元和丰富;环境变化方面,这一轮“走出去”在产业和地区上受到一定的制约。葛俊杰直言,全球经贸局势动荡,部分国家对中国敌意加重,使民营企业“走出去”布局空间和机会大大收缩。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在国内发展上有优势、有资源、有经验,但“走出去”以后,原有的这些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化成全球优势。对全球市场的生态环境,规则和标准不熟悉,习惯用国内经验、模式和思维方式去应对全球化运行,会面临一些冲突和风险。此外,许多民营企业缺乏全球视野和理念、国际化运行管理体系,以及一批有能力、懂规则、会管理的国际化团队。葛俊杰表示,下一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应该选择五种探索模式:一是选择与当地的企业合作走出去;二是选择与国内已经在当地落地的企业合作;三是选择抱团联合走出去;四是选择跟国有集团大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某一个环节共同走出去;五是选择用并购方式走出去。“基于此,民营企业走出去需要保持空杯心态和归零心态,过去在国内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认知,不一定能适应全球发展,民营企业家要加强学习,加强调研,读懂所在国的游戏规则和营商环境。”葛俊杰强调,民营企业必须在认知上有突破,按照全球市场的规则和需求去优化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要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这是企业“走出去”必须把握的底线。“‘走出去’是一种战略选择,必须谋定而后动,必须长期坚持,持续推进。”葛俊杰强调。

    2

    创投肩负着重要使命

    “创投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企业靠创业者加创投才能不断地层层涌现,创投的作用不可或缺。”高宏亮表示,创投在新时代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创投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比如,创业企业估值是会计学研究热点难点,学界应加大对创投会计和企业家精神等研究,积极参与治国理政工具的理论创新中来”。高宏亮建议,基金存续期延长到12年以上。“目前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存续期平均为8年,我国上市公司从成立至上市平均周期为17年,适当延长创投存续期,才能更好支持企业发展”。“其次,基金收益应让利实体经济,我国30年国债的收益率为2.57%,私募股权投资的门槛收益率却要到8%,国债用途主要是修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全性要远远大于支持创业。金融资本应支持实体经济,就应降低对创投基金收益要求。”高宏亮进一步表示,“另外,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科技创新应予鼓励,国资出资部分保留门槛收益,超出收益让渡给社会出资人和创投机构,有利于改善资金来源过分单一依靠国资的现状,保护和鼓励民间资金投入科技。”“重视发挥市场化机构的作用,对于创投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高宏亮呼吁,近年来,国有创投管理机构主导地位增强,但创投作为一种市场化行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关键人士、跟投、业绩提成等都是长效耐心机制,有利于防止基金管理当事人不断调整对基金管理的影响,同时坚持市场化决策机制,也会防止项目投资大水漫灌。国资和政府资本可侧重管理母基金,以进一步支持市场化创投机构。高宏亮还认为,创投的主要退出渠道应当不仅局限于上市。二级市场的上市并不是评价优秀企业的唯一标准。在并购退出中,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收购应是主要载体,“短、卡、控”及重要未来产业从“基金资本”转移成国有资本所持的“股权资本”,有利于实现国企科技创新初心,促进新质生产力产业更好发展,承担国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的职责,又有利于防范金融资产风险。“在创投风投发展较好的省市,可以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利用该主体接受持有新质生产力企业股权的基金份额,实现不求所在,先求所有,以资招商,如组建国家芯片集团、国家人工智能集团,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进行机制设计。”高宏亮表示。针对当前市场关注的"回购条款"等创投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高宏亮认为,回购条款是对出资人负责,特别是国有出资人规范管理要求的适应,“退款机制”是买卖双方市场化环境中博弈的结果,也有助于形成企业自身激励与约束。90%以上的商品买卖都有“三包”,但不到10%会触发,如果大面积触发,一定是非双方因素,要从监管等外部因素考虑原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