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7日举行的第七届智能财务论坛上,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刘新银分享了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财务实践。如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虽于2022年7月新成立,但其前身是由具有70多年历史的老牌建筑公司建工和交水建合并而成,集团营收规模庞大,超过1700亿元,下设8个子集团,38家二级法人单位,在建项目数量多达3000余个,遍布全国乃至全球。这样庞大的业态,为智能财务的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
集团智能财务建设的背景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外部要求,包括国务院国资委及省国资委对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以及市场生存对于提升管控水平的迫切需求。二是内部因素,集团刚合并时,财务系统呈现多板块、多系统运行的复杂状况,加之集团总部对战略管控和财务管控的定位,使得建设数字化财务成为当务之急。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房建行业的数字化系统相对落后,各公司的管理系统因业务板块、管理模式不同而各异,大型集团的业财一体化难以实现,只能寻求业财融合之路。
2022年企业重组后,集团提出了智能财务体系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目标:建设一套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业财一体数智化处理系统。全面推进业财信息对接和整合,构建因果关系的数据结构,加快推进“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逐步将传统财务转向“战略型、管控型、价值型”财务,用数字驱动决策,以共享提升价值。基于这样的目标,集团提出了通过“五个统一”达到“四个目标”的战略规划。即统一数智化底座、统一数据治理、统一业财数据整合、统一管控规则和流程、统一业务系统集成,以实现预算多级控制降本增效、资金高度集中高效运行、数据源头采集系统管控风险防范,以及数据沉淀实时分析支撑决策为业务赋能。
在构建智能财务系统时,集团充分尊重了现有业务系统的基础,通过数据中台进行打通。系统采用N129的模式,其中N代表业务系统,1代表由用友提供的先进数智化底座,2代表两个中台——数据中台和会计事项中台,9代表财务应用。数据中台负责提供主数据,并与所有N个业务系统打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会计事项中台则通过数据转换与数据中台对接,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数据中台对接集团N个核心业务系统,业务流转到事项会计中台,再分发事项到全面预算、税务、司库、资产、核算报告、风险管理、财务共享、数据分析、电子档案9大应用中执行。
在标准化方面,集团全面推进智能财务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业务事项标准、主数据标准、业财数据交付标准、组织财务标准化以及流程管控规则标准化,统一了主数据、枚举字典、会计科目、收支科目、预算科目、经济事项、管理流程、管控规则、集成接口、风控模型,实现业财数据与管理的全面融合。其中,业务事项标准涵盖了15个大业态、10大经济注意事项和4000多个具体事项。主数据标准则由财务牵头制定了九大主数据标准,包括与财务密切相关的预算科目和收支项目。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后续的智能财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业财数据交付标准涉及PM系统、HR、OA、成控、经营等业务系统交付内容与时点的标准。组织财务标准化明确了最小核算单元、事项模型、财务规则、事项分录制定和生成。流程管控规则标准化汇集了集团178项制度、546项管控规则,设置了161项涉税干预和341项智能审核。
风险管控方面,集团通过完善风险指标模型,逐步实现业务全链条风险防控。通过流程预埋数据监督,以及提供合规手册嵌入系统运行,实现了对风险预警及处理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了风险防控的效率和准确性。以涉税合规风险监控场景为例,首先在税务服务中嵌入了合规和风险管理,对发票合规性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包括发票鉴重、合规校验等,有效防范了发票风险。其次,监督过程涵盖了税源税基、计税规则、算税计提、申报缴纳等多个环节,确保税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提供了风险方案、合规分析和风险报告等功能,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在此过程中,智能化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税务知识图谱、计税规则引擎、税务筹划模型和税务风险指标模型等智能化工具,提升了风险防控的智能化水平、引入报税数智员工等智能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了税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预算管理方面,集团提出“1352”预算管理体系,通过纵向分级管理和横向分类管控,实现预算指标的高效统一管理。即集团统一的预算指标体系、资金和利润两个闭环、三个层级、五个方面。战略预算、年度预算、季度预算按照集团、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通过三个时间维(全生命周期关注整体资金平衡和盈亏;年度预算则侧重于年度资金的铺排;季度预算则确保项目准确备料与备款)编报收入、成本、资产、资本、资金五个方面的预算,通过配置规则引擎和数智员工,实时高效编报预算。在预算管控方面,集团采用了两级控制手段,即指标控制和科目控制,并结合强制控制、弹性控制和预警控制等多种手段,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其中,预算指标体系包括预算指标和预算科目,预算指标是集团或法人层面的指标管控,通过预算指标的下达和层层分解实现预算的间接控制。通过设立800多个预算科目落实到各预算管理主体实施的直接控制。通过双闭环(利润闭环与资金闭环)的管理方式,确保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精确性。全局预算执行按照“利润+资金”两个闭环进行管理,实时掌握项目级的盈亏与资金平衡状态,实现建筑行业三算对比数据的业财实时交付。同时还能够灵活应对项目利润的浮动情况,通过成本结构与量的价分析,进行对应的调整,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不仅解决了财务部门自身的问题,还通过赋能业务部门,检查业务的弊端,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
司库管理方面,业财融合背景下集团建立了“两池并行,多级次管理”的智慧司库,即实体资金池和虚拟资金池。实体资金池主要管理外部的银行账户,通过集团总部和二级单位的统一管控,解决专户过多、货币存量分散的问题。虚拟资金池则针对建筑行业项目独立核算的特点,为每个项目开设内部账户,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此外,金融资源管理方面,通过统一集团融资授信管理、票据管理、担保管理、保函信用证管理、投融资管理等金融资源,实现有效利用。
会计核算模式方面,集团采用了事项驱动的新型会计核算模式。借助事项会计中台,核算不再局限于金额计量这一单一维度,而是引入了事项维度,实现了智能、实时、精细、多维的核算方式。事项会计中台将前端业务系统的“交易级、明细级、订单级”价值信息、业务信息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识别其中与会计核算相关的数据并赋予核算标签,通过业务事项模型中“业务事项-会计事务-事项分录”等条件生成会计凭证和管理会计凭证。不仅提升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为后续的业务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准确的数据支持。目前在业务流转的过程中自动制单比例达到95.2%。
数据分析方面,作为智能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建立了多维立体管理数据分析系统,赋能业务,支撑决策。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丰富了数据维度与颗粒度。提供基础档案字段321个,枚举字典73项,结合事项模型、预算科目、收支科目、会计科目以及3667个表单字段对采集的数据按照行政组织、预算组织、业务组织、会计组织、税务组织等多个组织结构,进行多维实时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集团建立了完善的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体系。财务报告基于会计准则和对外信息披露要求,实事求是地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管理报告则根据每一层级的需求进行定制设计,不仅包含数据指标,还融入了事项会计的信息,为管理层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决策依据。包括战略级、业务管理级、专题报告级管理报告分析模版,以固定表样定期报送、移动看板实时刷新、主题报告随时分析的模式展现。通过管理报告数据的分析,对集团的整体绩效考核、资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款项管理、税务整体策划等方面提供了决策支撑,尤其对客户、供应商的信用分析、项目的盈亏分析、项目备料备款分析等方面风险管控效果明显。
智能财务通过赋能技术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效率;通过强化风险管控提升了企业治理水平;通过促进业财融合实现了业财数据的共生共享;通过优化职能升级推动了财务组织功能的转型;最终通过提升决策水平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价值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运营上,还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和收益驱动效应。未来集团将在牢固数据采集、加工、沉淀高标准的基础上,扩大智能应用场景范围,加大应用深度,逐步向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拓展,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添砖加瓦,实现事项会计模型统一设计,业财信息链路“更互联”;云化技术架构升级,应用服务能力“更敏捷”;人机协作融合应用,业务流程处理“更智能”;信息应用多级防御,公司经营过程“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