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东方教育时报》:第七届智能财务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2024年12月12日】
    日期:2024-12-13

    12月7日,第七届智能财务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落幕。本届论坛以“中国智能财务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为主题,来自智能财务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智能财务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深入分析人工智能与财务管理的深度融合、数智化转型实践、自主创新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财务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

    2

    1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院长卢文彬表示,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财务领域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等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创新可能。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柱,财务管理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卢文彬指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是培养国家级高端财经人才的重要基地,长期专注于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并持续推进财务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近年来,学院在会计信息化和智能财务领域,协同多方力量,形成合力,通过理念创新、平台搭建、产学融合,已取得较为显著成果。学院于2018年设立的智能财务研究院是经财政部备案的三大重点智库项目之一,已构建起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多方交流的平台,通过系列研究成果和品牌活动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财务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价值,是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的必然选择。”卢文彬强调。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从智能财务的发展、研究院的工作以及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刘勤指出,一年来,中国智能财务的发展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家层面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人工智能+”理念,“数智化”和“智能向善”成为2024年年度社会流行语。理论研究方面,智能财务和智能会计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在呈现了几年的指数增长后,开始进入平台发展期。技术发展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迭代,为智能财务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驱动力。

    关于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刘勤认为,构建中国自主智能财务知识体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发展模式、社会治理和创新机制来进行。同时,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政治性、科学性、经济性、文化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最后构建的一定是一个根基强、有时效、影响大、认可广、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为智能财务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支撑。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双聘青年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陈思衡发表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智能体崛起”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从文字视频到提升工作效率的多模态大模型,再到自动驾驶技术,都展现了其巨大潜力。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颁给了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科学家,标志着AI在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AI技术旨在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行动和学习,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视觉、科研辅助等领域。然而,AI的发展也带来了安全性、隐私性等挑战,需要全球治理和监管机制来确保技术向善,为民众增加福祉。

    6

    现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包骁文,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以及联席院长共同揭晓了第五届智能财务最佳实践评选结果。本次评选共选出10家单位荣获智能财务最佳实践年度综合大奖,10家单位荣获智能财务最佳实践单项奖,3家单位荣获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最佳网络人气奖。

    173407698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