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石油等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智能财务论坛日前落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智能财务自主知识体系探索”,智能财务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智能财务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深入分析人工智能与财务管理的深度融合、数智化转型实践、自主创新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财务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线上线下 5 万多人次参与观看论坛。
持续驱动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院长卢文彬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财务领域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等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创新可能。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柱,财务管理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卢文彬表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是培养国家级高端财经人才的重要基地,长期专注于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并持续推进财务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近年来,学院在会计信息化和智能财务领域,协同多方力量形成合力,通过理念创新、平台搭建、产学融合,已取得显著成果。学院于2018年设立的智能财务研究院是经财政部备案的重点智库项目之一,已经构建起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多方交流的平台,通过系列研究成果和品牌活动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他进一步表示,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财务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价值,是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的必然选择。
卢文彬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财务体系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财务解决方案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融合先进技术与本土经验。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日益重要。打造自主知识体系是保障财务数据安全的重要举措,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财务体系,有助于保护单位核心数据,增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学院将继续践行使命,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深化智能财务研究与创新,以更加开放进取的姿态,汇聚国内外专业力量,共建行业生态,加速会计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财务发展迈上新台阶。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以“2024中国智能财务发展暨智能财务研究院年度工作报告”为题,从智能财务的发展、研究院的工作以及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介绍。刘勤表示,一年来,中国智能财务的发展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家层面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人工智能+”理念,修订会计法和发布新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数智化”和“智能向善”成为 2024 年年度社会流行语。此外,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促使企业加速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在理论研究方面,智能财务和智能会计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在呈现了几年的指数增长后,开始进入平台发展期。
在技术发展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迭代,为智能财务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驱动力。
关于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刘勤认为,构建中国自主智能财务知识体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发展模式、社会治理和创新机制进行。同时,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政治性、科学性、经济性、文化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最后构建根基强、有时效、影响大、认可广、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才能够为智能财务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支撑。
探索人机协同共生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包骁文,刘勤以及联席院长共同揭晓了第五届智能财务最佳实践评选结果。此次评选选出10家单位荣获智能财务最佳实践年度综合大奖,10家单位荣获智能财务最佳实践单项奖,3家单位荣获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最佳网络人气奖。
刘勤表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财务领域应用势头强劲、成功案例频现、应用水平已居世界前列。智能财务发展已呈现出应用领域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应用主体从企业向行政事业单位扩展的趋势。未来,会计人员职能将加速从会计核算向辅助决策转型,人机协同共生模式将成为关注的热点,同时智能化可能对现有法律法规等带来新的冲击。
刘勤表示,2024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案例相比前几年有了较大的进步,创新点令人印象深刻,其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选择与核心业务紧密关联,如借助于智能技术将大数据深度应用于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同时,技术应用与时俱进,如大模型、智能流程自动化、智能体等技术的运用,为智能财务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入选前 10 名的案例共性特征显著,包括注重规划、注重数据治理、注重跨专业团队建设、注重应用场景设计和智能技术选择、鼓励创新文化等,这些特征为其他企业实施智能财务转型提供宝贵借鉴。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双聘青年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陈思衡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之智能体崛起”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生活,从文字视频到提升工作效率的多模态大模型再到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近年来,Transformer 架构获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 Open AI 的 GPT 系列模型的发展。数字智能体是 AI 技术的重要应用,能在数字世界中感知、决策和交互,类似于人类的智能。它们已应用于电子产品助手、软件开发和科学发现等领域。
提升管理水平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FO陈可表示,春秋航空将数字技术与财务体系深度融合,确立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业财深度融合为抓手,构建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以支撑持续增长、成本领先、风险可控和ESG四大财务战略。在解决方案方面,春秋航空采取了补前台、建中台、完善后台的策略。此外,按照数据中台的建设方法论,进行分层和分类的数据管理,提升数据治理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总经济师王光艳表示,在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中,高质量发展对大学财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财务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助力教育、科技与人才一体化建设,同时适应财政体系变革,确保财税体制改革的落地实施。在技术变革下,大学财务应积极探索数智化转型,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上海交通大学通过融入财务生态体系,建设了统一的基础设施,为应用层的服务、管理、决策等环节提供支撑。如在管控方面,以算法和模型为驱动,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数智管控的体系。
物产中大财智共享服务(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洋表示,物产中大集团于2021 年成立了财智共享服务公司,以“12345”战略为主线,即围绕财务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这一核心,履行集团管控和智能服务两大职能,提供标准精益的共享服务、精准高效的专家服务和智能迭代的创新服务三项服务,构建数据赋能、智能创新、运营服务和人才培育四大中心,实现五大核心能力的输出。集团通过数据治理、数据应用模型规划、决策支持、智能辅助、全链梳理、数字风控和技术驱动等七项举措,实现了数据赋能决策、组织效能提升、业务赋能创效、智能管控降本、过程风控实现、数据产品输出与数据资产入表六大成效。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刘新银表示,在智能财务建设的探索中,集团明确了“五个统一”的战略目标,即统一数智化底座、统一数据治理、统一业财数据整合、统一管控规则和流程、统一业务系统集成,旨在通过预算多级控制实现降本增效,资金两级高度集中确保高效运行,数据源头采集与系统管控强化风险防范,以及数据沉淀与实时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为实现这一目标,集团构建了以数据中台为核心的财务系统架构,实现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此外,论坛设置了“智能财务产品趋势”“智能财务应用场景”“智能财务最佳实践和人才培养”三个主题圆桌讨论。
智能财务最佳实践年度综合大奖获奖单位和最佳实践名称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春秋航空智能财务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数智财务赋能上海交通大学高质量发展)、
物产中大财智共享服务(浙江)有限公司(以财务共享为驱动,构建智能前瞻的财务管理体系)
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基于“流程驱动、数智赋能”的智能财务实践)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大型军工央企基于数据驱动的财务数智管控体系)
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智能驱动:国联集团“1346”财务数智化转型创新实践)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SG 可持续发展体系下的新型数智化财务探索)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智能事项会计体系,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
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平安金服财务共享中心数智创新实践)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AI+业财融合构建智能高效财务共享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