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报道
    《中国会计报》:综述报道我院DeepSeek等大模型在财务场景应用的调查【2025年3月21日】
    日期:2025-03-21

    编者按:3月初,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务一部与推广发展部,共同就DeepSeek等大模型在财务场景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共获得1717个样本,经数据整理后保留1569个有效样本。样本构成中,近80%来自全国、财政部、省、市级会计领军人才或类似项目,68%来自中层以上职位,样本有广泛的代表性。主要调查结果刊登在《中国会计报》,详细的调查报告将放置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资料架备取。

    大模型赋能引领财务智能化浪潮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DeepSeek 等大模型在财务场景应用的调查报告》综述

    DeepSeek推出以来,为财务领域的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日前发布的《DeepSeek等大模型在财务场景应用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在1569家有效样本单位中,6.12%已实际应用大模型技术,48.82%处于筹备阶段,六成应用单位将在短期内完成部署,印证头部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敏锐度。

    大模型掀起应用热潮

    “大模型的‘燎原式’发展如同打开全新的智慧之门,既不可逆转又不容回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吴忠生表示,尤其是在财务领域,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带来诸多变革。

    调查报告显示,尽管DeepSeek应用尚处早期,但近半数受访企业已计划引入这一技术,反映出市场对其潜力的高度认可,以及企业对这一新技术的积极态度。

    从应用单位的性质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走在前列。在已应用的单位中,国有企业成为大模型应用的先行者,占比超六成,民营企业紧随其后。可见,这些单位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人才储备、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以及管理理念都处于较高水平。

    汇付天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CFO、财政部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咨询专家金源表示:“从2023年3月开始,我们已经在公司多场景应用大模型。随着DeepSeek这样低成本、开源、高性能模型的普及,大模型财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数据问答(67.71%)、财税知识库(63.54%)和财务数字员工(53.13%)成为三大热门应用场景,但预算管理领域应用率不足三成,凸显技术落地存在明显场景差异。

    在选择DeepSeek等AI(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原因上,功能性突出成为首要因素,多数企业选择大模型的核心动因是其高效性与精准度。国有企业更看重功能性突出和支持本地化或私有化部署,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功能性突出和高层管理决策推动。由此可看出,这些选择是击中财务工作的“痛点”,也是单位考虑是否应用的关键因素。

    人才缺口催生培训需求

    DeepSeek等大模型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更体现在对财务工作的多方面赋能。

    在部署方式上,近六成单位采用本地化(私有化)部署,其余则是采用混合部署和云端部署。本地化或混合部署除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还有利于实现管理合规、深度开发以及降低网络依赖等需求。

    在实施方式上,20.83%的受访者所在单位完全自主实施,体现这些单位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雄厚实力;近六成单位部分环节借助外部单位支持,这是较为普遍的做法;19.79%的单位完全由外部单位进行实施,这是受自身资源限制的无奈之举。

    从应用效果来看,在可量化成本节约方面,虽然现阶段所收集到的数据及初步分析显示成本节约效果尚未能得到有效量化,但从主观观察角度,DeepSeek等AI大模型对财务工作的提升较为全面。按重要性排列依次是员工重复性工作量减少、流程效率、决策支持能力、数据准确性,得分分别是3.95、3.83、3.69、3.68。“以前处理大量重复性数据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现在借助大模型能快速完成,不仅大大减轻工作负担,而且数据准确性更高。”这是很多企业财务人员都有的类似体会。

    然而,大模型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调查报告显示,专业人才短缺成为普遍痛点,超六成企业受此掣肘。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敏锐观察到DeepSeek热潮中的培训需求。

    “大年初五启动研发,3月1日全面推出——这是我们应对DeepSeek培训需求的‘加速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务一部主任石坤说,“根据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经验,DeepSeek必定会成为今年开学后的培训热点。”

    春节期间的市场需求洞察催生出“AI大模型在财务领域应用”系列课程。该课程研发获得财政部高端班学员鼎力支持,累计回收1500份高质量调研样本。基于调研结果,授课师资团队设计了涵盖数据与知识库建设、应用场景展示、团队能力建设等内容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直击行业痛点。调研报告显示,77.08%应用单位将“人员技能培训”列为首要需求,66.07%的单位渴望经典场景案例参考。

    针对能力提升路径,金源建议财务人员通过“三层递进”模式提升相关能力。基础阶段“学起来”,参加大模型基础技能和典型应用案例培训;进阶阶段“用起来”,思考如何重构工作流和公司财务流程;高阶阶段“系统搭建”,学习AI应用系统设计与数据治理能力。

    此外,金源提醒,随着大模型爆火,市场上很多培训机构在做相应业务。这时,无论是企业还是财务人员,都需要擦亮双眼,找权威机构进行培训,避免走弯路。

    多举措推动大模型稳健发展

    “技术敬畏心与组织学习力的动态平衡,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吴忠生说。调查报告显示,尽管62.3%应用单位计划三年内深化部署,但67.71%的单位正遭遇专业人才短缺,56.25%的单位面临系统集成难题。

    对于已应用和将应用单位来说,未来发展计划备受关注。针对未来3年是否计划深化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应用,超六成企业明确表示将加大投入,而部分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则期待技术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后再做决策。在员工态度与能力提升方面,超半数受访者所在单位员工需要培训引导,其余单位员工积极度很高并主动应用。相应地,财会人员需要提升多方面能力,AI大模型财务能力了解、AI大模型实践案例学习、掌握AI大模型基本原理和工作逻辑以及AI大模型应用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等都受到较高重视。

    未应用单位虽然存在诸多顾虑,但对大模型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仍持有较高期待。

    大模型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面对挑战,金源建议企业可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策略。他说:“优先在财税知识库、智能数据问答等优势场景试水,避免全面铺开的风险。”这种务实路径获得多数受访者认同——在开放问卷中,“数据安全”(762次提及)、“财务应用场景”(456次)和“财务人员能力与AI的适配度”(345次)构成三大核心关切。

    吴忠生认为:“技术部署需组织适配,人才转型需教育变革先行,安全合规需制度保障,应用成效需持续验证保证。”

    未来,大模型将重塑财务工作流程和决策路径,人机协同将成常态,但技术伦理与数据主权挑战亦将加剧。企事业单位应前瞻布局,培养兼具财务洞察力与AI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智能财务生态良性发展。

    20250321大模型赋能引领财务智能化浪潮